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万历明君 > 第29章 践祚之初,群然噪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军民代表,文武百官,正跪伏在午门外,骤然听到一道鼓声,是钦天监安排的时鼓。

    随着鼓声一响,东曦初升,照在午门之上。

    众皆纷纷抬头朝城楼上看去。

    只见通赞、赞礼、宿卫官、各侍卫等侍从官,鱼贯而出,在门楼上开道迎候。

    云盖、云盘紧随其后。

    一道身着衮冕的身影,在众人的簇拥之下,缓缓现身。

    “有诏!”有人唱喊。

    军民百官当即伏首:“恭听圣谕!”

    朱翊钧看着城楼下方,黑压压跪倒的一片,一眼望不到头,胸膛不由数度起伏。

    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终于缓解了一番。

    这才对着下方,一字一顿,宏声道:“我国家光启鸿图,传绪万世;祖宗列圣,创守一心,二百余年。”

    与此同时,左右当值太监,重复一遍,传到下方耳中,下方每隔一段便有太监重复一遍,向后喊道。

    重重叠叠,犹如声浪。

    “我皇考大行皇帝,明哲作则,励精图治……遽龙驭之上宾,顾命朕躬,属以神器。”

    “乃仰遵遗诏,俯顺舆情,于六月初十日,祗告天地、宗庙、社稷。”

    朱翊钧顿了顿,闭上眼睛,中气十足,说出那一句:“即皇帝位。”

    值此刻,教坊司安排的中和韶乐奏响,钟缶同响,鼓乐齐鸣。

    两侧值守的卫士振动衣甲,猎猎作响。

    下方军民百官,无论什么心思,都纷纷拱手加额,一拜、再拜、三拜、四拜。

    口中齐齐呼喊:“万岁!”

    “万岁!”

    “万岁!”

    百千人共唤万岁之声,直冲霄汉。

    呼声、喊声、乐声、振甲声、钟鼓声、波涛汹涌,宛如天地共鸣,响彻整个紫禁城!

    ……

    声音渐渐歇止。

    “其以明年为万历元年,与民更始……”

    宣读诏书的声音继续响起,军民代表还在跪伏听旨。

    百官却是已然起身,陆续由午门进入。

    朱翊钧也转身下了城楼。

    稍后他还要御临中极殿,受百官贺表,但这一刻,他的登极大仪,已经圆满了。

    大典的内核,在于宣告,当众人山呼万岁的时候,大典就已然提前结束。

    从现在开始,他便是大明朝千万人共尊的皇帝了。

    但……这远远不是结束,或者说,这只是他万里之行的开始。

    不止是他在等这个时间点。

    高拱也在等,他在等帝位上坐上一名十岁孩童,好假奉儿天子以废司礼监,让皇帝做个点头机器。

    冯保、张居正也在等,他们需要李氏登位太后监国,好驱逐高拱,独掌大权。

    朱翊钧、冯保、高拱、张居正,几人的交手,也将在此刻正式开始。

    ……

    与常朝不同,登基临朝,是百官朝圣的仪礼。

    人数数十倍于廷议,文华殿根本施展不开。

    又为了彰显天家威仪,太祖定例,登基临朝一律在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的奉天殿举行。

    而今,礼部请命两宫,却是改到了中极殿。

    尚宝卿侍从官早已在殿中设好了御座,朱翊钧施施然坐了上去。

    他没有再去关注升殿的仪程,只是静静等候着百官上贺表。

    一顿鸣鞭、鼓乐之后,百官鱼贯而入。

    四名奉旨祭告的勋贵,率先出列:“臣等,幸不辱命,已告于天地宗庙。”

    “天地宗庙闻陛下登极,有瑞彩洒落,必是喜极。”

    “臣等,斗胆为陛下献上贺表。”

    言罢,朱希忠隐晦地看了御座上的皇帝一眼,心中思绪万千。

    朱翊钧被冕旒遮住了视线,只点了点头:“卿等一片赤诚,朕知之。”

    又看向冯保:“司礼监掌印冯卿,为朕呈来贺表。”

    冯保拜下:“内臣遵旨。”

    而后从御阶上走了下去,从四位勋贵手中收上贺表。

    四位勋贵归列。

    又有阁臣出列:“臣等为陛下登极贺,亦有表奉。”

    朱翊钧颔首。

    随后,百官便由内阁辅臣、六部九卿、至七品微末,大小官员依次献上贺表。

    一切井然有序。

    直到……

    “陛下命司礼监掌印收取贺表,你这厮是何人!?”广西道御史张涍,皱眉看向冯保。

    殿内霎时一静。

    朱希忠似乎身体不适,紧闭上了双眼。

    高拱目不斜视,似乎全然没听见。

    张居正嘴唇微张,恰到好处地惊讶。

    高仪双手持笏,一副意料之中的样子。

    只有不知情的官员,四周环顾,与同僚对视,目中透着无措与恐慌。

    冯保遭此刁难,也端得是一身养气功夫,眼皮都未抖一下。

    只是朝御案之上拱了拱手,缓缓道:“咱家便是司礼监掌印。”

    张涍拂袖,抬起手指着冯保,视线左右逡巡,向百官征询道:“这便是司礼监掌印!?”

    百官都是人精,哪里不知道这是要出事的节奏。

    且不说你认不认识,便是心有疑虑,该是在这个时候咆哮中极殿吗?

    无论大小官员,迎上张涍的眼神,都纷纷别过头去,不愿卷入这场旋涡。

    御阶下方的纠仪官,也是当即出言喝止:“张涍!天子御极,注意体统!”

    张涍顺势下拜,朝皇帝认罪:“陛下,臣方从广西巡案而归,尚不知先帝有遗诏更换司礼监掌印,臣有罪!”

    既然冯保是司礼监掌印,那想必是先帝遗诏吧?

    以退为进!

    张涍这话虽是认罪,但实则是将冯保就任司礼监掌印不合流程这一事,放在了台面上。

    冯保哪里还不知道这是演的哪一出,哪怕有所准备,也忍不住恨恨看向高拱。

    朱翊钧也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只是马前卒罢了。

    见状他也干脆装傻:“张卿请起,不知者无罪。”

    “卿有所不知,冯大珰乃是我母后点用,非是先帝遗诏。”

    张涍当然是明知故问,他非但知道,还等的就是这一出。

    他瞥见葛守礼暗暗点头,心中有了底,继续纠缠道:“哦……原来是陈太后彼时下的懿旨,那倒是臣无状了。”

    理论上来说,司礼监掌印一职,只能皇帝点用。

    但皇帝驾崩,皇后理所应当作为监国,权宜为之,也说得过去。

    虽然……张涍明知不是陈太后下的懿旨。

    戏唱到这个地步,此时自有人帮场子,把调子唱上去。

    通政使司右通政韩楫呵斥道:“张涍放肆!陈太后何等识人之明,你竟敢诬赖!冯大珰这司礼监掌印一职,是如今的李太后点选!”

    话音刚落,吏科左给事中宋之韩立刻出列争辩:“韩通政,也请慎言,我六科,从未见李太后彼时有明旨示下。”

    这二人是高拱门生,百官人尽皆知。

    到了这时,那些不明就里的官员终于反应过来,原来首辅与司礼监掌印,要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了!

    台谏御史、六科给事中、通政使司,全是高拱的人。

    眼下这几人一唱一和,要说不是高拱授意,那才是见鬼了!

    朝堂是高拱的主场,可怜的司礼监掌印只能被众人围殴,真是一点办法也无。

    而当事人冯保,看着自己眨眼之间便被架在了火上烤,面上虽没什么表情,心中恨意却丝毫不少。

    纵使提前知道高拱将在最近发难,有些心理准备,此刻仍是觉得怒极。

    这处短板,他早就心知肚明。

    当初先帝驾崩,李贵妃厌恶孟冲,便将其驱逐,提拔了自己。

    至于明旨……司礼监掌印,还真不是区区贵妃可以一言而决的。

    况且,当时孟冲是司礼监掌印,高拱是内阁首辅,二人盟友,这区区贵妃令旨,能遵从才怪了。

    于是他便进言彼时的李贵妃,让她绕过外朝,直接点用自己,将生米煮成了熟饭。

    嗣君的生母有位份,自己领着东厂有人手,哪里还用管什么流程礼数。

    内廷的斗争方式可与外朝不一样。

    所以,快刀斩乱麻实在是权宜之计,彼时根本不可能下明旨到内阁。

    否则轻则被六科封驳回来,严重些,恐怕还要波及到李氏身上——牝鸡司晨这话,高拱是真能骂出来。

    此后靠李氏压着,一时也没人追究,就算有,那奏疏也是可以留中的。

    更随着前些日子做掉了孟冲,以及今日李氏成为了太后,冯保这位置就已经不可动摇了。

    只是,他没想到,高拱竟然敢命御史在登极大仪上,当面捅破此事!

    这是哪怕明知无用,这要来恶心他一番。

    是当真不顾及两宫,不顾及小皇帝的脸面了!

    冯保隐晦地看了一眼殿外,没等来预料中的动静。

    却也不能丝毫不还手,他当机立断抬出李太后:“诸位不妨再好好想想,当初李太后可是下了口谕的!”

    冯保将太后二字咬得死死的。

    这是在提醒这些人,这可不是单单得罪他一人,他背后可是靠着天子生母,一位监国太后的!

    高拱也就罢了,你们这些给事中、御史当真要一条道走到黑吗?

    但那张涍也不知被许了什么诺,不仅丝毫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

    听了冯保这话,张涍怒目圆睁,朝着御案叩拜后,宏声质问道:“焉有贵妃口谕可决内相一职!?”

    他又向左右百官大声质问:“我朝可有此成例!?”

    这话矛头直指李太后,百官都悚然一惊,恨不得避席而逃。

    今日究竟是什么泼天的大战,竟然指斥监国太后!

    冯保见他犬吠,说话也激烈了起来:“张御史是在问罪李太后吗?”

    若是司礼监掌印这位置三言两语就被撤下来了,高拱早就做了,何必等到现在。

    就因为他这任命,是与李太后牢牢绑定的!

    一顶大帽子扣下,就看区区御史敢怎么接。

    可惜,张涍冲锋陷阵,身后却有的是人。

    此时自然有人出来控制着局面。

    高拱不咸不淡开口道:“二位慎言,不要将自己的问题,动辄牵扯于上。”

    张涍知道什么叫适可而止,也会拿捏好度。

    他理都不理冯保,继续朝着朱翊钧道:“皇上践祚之初,所窥伺者何限!名与器,安可假人?”

    “贺表既由司礼监掌印收取,臣不敢奉于旁人!”

    言语之中,尽是冯保窥伺名器,有僭越皇权的大罪。

    葛守礼作为左都御史,不能真让登基仪被台谏的人给搅黄了。

    他出列呵斥:“张涍!你非要搅乱陛下御极吗,还不奉上贺表立刻退下!”

    说罢,他又进言道:“陛下,纵使张涍说得有理,也不过区区内臣僭越神器,还大不过今日陛下御朝,臣请此后再行处置。”

    这些言官们三言两语,便将冯保打成了窃据司礼监,僭越神器之辈。

    压根都不给冯保插嘴的份。

    朱翊钧只觉得可笑,这些人是当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啊,连他的登极仪都能作为战场。

    也难怪孝宗皇帝,被这些文臣夸上天去了,称为什么三代以下的真仁君——当初孝宗朝会时,文臣便是这幅情状。

    按照朝鲜的明实录记载,孝宗见朝会时,朝臣各自开小会,争扰不休,孝宗便是只能坐在龙椅上当木头人。

    这群人要的,难道就是这种皇帝?

    得亏朱翊钧眼下他另有图谋,不然看这些人这般目无君上,他说不得就要当众翻脸了。

    这般想着,他抱着看戏心态,借坡下驴:“葛卿说得有理,张卿,此事容后再议,莫要在此纠缠。”

    眼下临朝搅扰,至多是把这事放在台面上的第一步罢了,还动摇不了冯保的位置。

    高拱必然还有后手,往后定然还有狂风骤雨。

    今日这序幕,也该适可而止了。

    张涍身为马前卒,任务已然是完成了,听了这话,立刻恭顺拜倒,口称遵命:“臣忧惧内臣僭越神器,蒙蔽耳目,一时心急如焚。”

    “无状之下不慎惊扰了陛下登极临朝,臣下去后,会上奏自陈罪过,听由陛下发落。”

    “至于冯保之事,臣也会另有本奏上。”

    说罢,这才将贺表交到了冯保手上。

    只是二人错过时,张涍悄然嗤笑一声。

    冯保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住了胸中情绪,唾面自干。

    他面无表情,似乎在等待什么。

    张涍见冯保忍气吞声,不由觉得快意,刚要回到班列,脚步还未迈出,就在此时,突然一名太监从侧殿进来。

    “皇太后懿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