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家父李隆基 > 第十五章 走别人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与咸宜聊天的时候,李琩得到了一个很有用的消息,武惠妃在世时曾经居住的宫殿,如今被用来存放李隆基内库中的珍宝。

    因为八月初五,皇帝要收贺礼,会大赚一笔,但是他的内库已经满了,这都是李林甫他们的功劳。

    皇城当中,有三个超级大库,左藏和右藏这是国库,专供朝廷用度。

    凡天下赋调,先在转运的货场,将符合尺度斤两的挑出来,由太府寺卿及御史台监督,题以州县、年月,别粗良、辨新旧,存纳于左藏库。

    凡四方所献金玉、珠贝、玩好之物,皆藏之右藏库。

    中藏是皇帝的内库,里面什么都有。

    国库,皇帝是不能动的,归太府寺下面的左藏署和右藏署管理,凡出纳,先勘木契,禁烟火,守卫森严。

    中藏,归内侍省下面的内府局管理,掌宝货给纳之数。

    三大库,就属中藏最小,这是肯定的,私人财物怎么能和国家的比呢?

    但是李琩很清楚,宫廷斗鸡做暗庄的那位王鉷,历史上就是靠给李隆基修建了两座大库,从而获得李隆基青睐,得以在天宝年间成为李林甫之下第一人。

    如今嘛.......李琩打算走他的路,让王鉷无路可走。

    反正王鉷现在啥也不知道,他的官位还没有他那个傻弟弟王銲高。

    王鉷的户部员外郎,是从六品上,王銲的户部郎中,是从五品上,原因很简单,王銲是嫡出,王鉷是庶出,兄弟俩都是门荫入仕,当然是优待嫡出的。

    王鉷之所以敢在背地里坐庄,一来,挣的钱基本都给李隆基进贡了,所以后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者,人家亲爹曾经是正五品的中书舍人。

    三省当中,论与天子亲近,首推中书省,其次门下省,最后尚书省。

    ......

    八月初四的晚上,内侍省一名宦官来了,他是带着李隆基的旨意来的。

    大概就是说,等到隋王宅修缮好了,李琩就可以搬出去,届时再举行继嗣典礼,务必节俭,勿失朕意。

    其实就是暗示李琩,你把事情给我低调点办了。

    要不然大晚上过来宣读敕旨干什么,不就是想将风声压到最小嘛,在李琩看来,李隆基巴不得他典礼都不办。

    “将幼明叫来,”李琩吩咐武庆道。

    郭幼明,是住在寿王府的,别看他家也算大户,但是在长安没有宅子,家在华州的郑县,也就是后世的渭南市华州区。

    长安寸土寸金,好的地段轮不到,差的地段看不上,所以郭子仪每次回长安,只能住在宣阳坊的朔方留后院,也就是地方节度使设立在长安的驻京办事处。

    “钱都准备的怎么样了?”李琩询问道。

    郭幼明苦着脸道:“您让我变卖的那些珍玩,都不好卖,拢共没卖出去几個。”

    他这个人,办事能力一般,优点是性格很好,与谁都相处的很融洽,面面俱圆,这件事要是交给韩滉去办,肯定已经办成了。

    李琩笑了笑,也不介意,道:“这是立嗣隋王的敕文,你先看看。”

    郭幼明看完之后,皱眉道:

    “削减的确实厉害,四百宫女奴婢,只留一百二十人,率十二人,医师四人、药童六人,车乘降一品、纸、药、帛、黍、盐、酒供应全减.......皆由王府开支,殿下今后的日子,要艰难了。”

    寿王府的宫女奴婢,全都是由宫里养着的,归内侍省掖庭局,医师药童,归奚官局,车乘归内仆局。

    以前你是皇帝的儿子,虽然没有自由,但是吃喝不愁,你现在要自由,行,先发愁自己的吃喝吧。

    也就是说,今后的隋王府,除了幕职仍旧吃朝廷俸禄之外,其他人全靠李琩自己养活,包括他的那些侍卫。

    按大唐律,亲王率,不得超过十二人,嗣亲王八人,公主三人,率,就是武士侍卫的意思。

    李琩的侍卫队本来就是超标的,但是没人管,毕竟是武惠妃当年额外赏赐的增额,包括甲胄军械,也都是赏赐的。

    儿子要什么,当妈的就赏赐什么,这很正常,前身的寿王非常喜欢甲胄,还收藏了一副材质极好的铠甲。

    但是如今李琩的侍卫里面,超出八人之外的名额,得靠他自己养着了。

    李琩吩咐道:

    “宫女只留下年轻的,取一百二之数,其她全部交还内侍省,严衡和王卓,无需更换,你安顿好府里的下人之后,便带着无伤去一趟同州,接收我的食邑,都由哪些田户耕种,盘点清楚。”

    “殿下放心,我明日便启程,”郭幼明点头应喏。

    李琩口中的李无伤,是寿王府的副典军,以前没有名字,今年也只有十七岁,全身上下除了脸上没有伤疤,其它地方都是遍布伤痕。

    李无伤本为河北范阳人士,他五岁那年,父亲避役,不知所踪,家里没了劳动力,生活愈困,之后她的母亲精神估摸着有了问题,便将怒气都发泄李无伤身上,动则便用藤条鞭打。

    以至于李无伤一见到他的母亲,下意识的就会尿裤子,现在仍有尿裤子的习惯。

    两年前,辅国大将军、河北采访处置使张守珪谎报大捷,派人入朝献俘,这些俘虏里面,就有李无伤。

    前身寿王机遇巧合,见到了那时只有十五岁的可怜孩子,动了恻隐之心,收养至王府,赐名李无伤,意在希望他的后半生,不会再被伤害。

    可见前身的寿王,确实是个心善的人啊,可惜了,被自己亲爹活活气死了。

    李无伤这小子是个狠破天的人,平生唯独惧母,剩下的就没有他害怕的事情,对李琩也是死心塌地。

    之后,李琩写了一封奏疏,交给了王卓,道:

    “监院中官曹日昇,与你都出自高将军门下,伱去库房带些礼物,要厚,将这封奏疏送过去,请曹监院将奏疏递送入宫,最好在天明之前,圣人能够看到。”

    十王宅与皇宫内的联系,中间一直夹着一个曹日昇,这是个油水非常大的职位,别看品级不高,十六个亲王对人家都得和颜悦色。

    李琩就要离开十王宅了,今后与曹日昇打交道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但是这最后一次送礼,一定要丰厚,留份人情,方便今后。

    至于奏疏的内容,很简单,李琩听咸宜说母妃的旧宫被用来存放珍宝,所以知道圣人的中藏满了,所以上奏,请求为圣人在皇城内,再修建两座大库,位置也选好了,名字也想好了,与历史上一样,百宝大盈库以及琼林库。

    盈为满,百宝大盈,便是千万珍宝堆满了,琼林,就是仙境和天宫的意思。

    李琩懂营造工程吗?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但是不要紧,工程这种事情最难的地方是包揽,至于修建,多的是懂行的,就像后世的开发商,能拿到地皮才是本事,至于盖房子,一层一层外包出去就可以了。

    李琩就是打的这个主意,我来主持,那么功劳在我。

    没办法,开元天宝年间,这天下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李隆基,所有事情都得围绕着人家来,想要办事,也得先把他老人家给伺候好了。

    李琩可不会痴心妄想到修复他与李隆基之间的父子之情,而是想要借着为圣人做事,在其他人那里体现他的价值。

    人一旦有了价值,就会有投资者。

    ......

    今晚的高力士,是不打算睡觉了,事实上整个长安城,绝大多数的人,都在熬夜。

    宫城内的高台已经搭建完毕,百官朝贺的广场,也铺设一新,鲜花簇拥,金玉锦绣,比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场面,阔气不知道多少倍。

    高力士也在指挥着宫女奴婢们忙活着最后的布置,而得了好处的曹日昇亲自入宫了,人家有牌契,啥时候都能进来。

    “阿爷,寿王有一道奏疏,托我连夜送进来交给您,”他是高力士众多的义子之一,要不然监院中官的位置也轮不到他,但他绝对不是高力士最器重的义子。

    “大晚上的进宫,收了不少好处吧?”高力士笑了笑,接过来大致扫了一眼,倦怠的双目顿时一亮。

    曹日昇赔笑道:“瞒不过阿爷,寿王这次给的不少,儿子会给你送至府上。”

    混的好的宦官,在外面都有宅邸,不是买的,而是皇帝赐的,大多在翊善坊和来庭坊,大明宫的丹凤门出去就是。

    高力士的家就在翊善坊,朝中许多官员都是往那边送礼。

    “你自己留着吧,”高力士将卷宗合上,心情很不错,点头道:

    “你回去,转告寿王,难得他一片孝心,圣人明早自会看到。”

    “好嘞,那儿子去了,”曹日昇心情也很不错,收人钱财,为人办事,事情办好了,显得他有能力,按照惯例,寿王应该还有份馈赠。

    高力士其实早就在为这个问题发愁了,中藏已经满了,武惠妃的宫殿也不能总是用来存放珍宝,毕竟又不是库房。

    而圣人呢,也不好意思主动提出,给自己再修新库,不然显得圣人沉迷享受,破坏了他节俭的形象。

    而高力士呢,也不敢提,不然外面就要说了,是他怂恿皇帝奢侈铺张,这是个锅,他不能背,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他,习惯不给人留把柄。

    所以他一直寄希望于李林甫,可惜这个老家伙反应慢,迟了一步,被寿王抢先了。

    “儿子记挂父亲,这是孝道,名正言顺,寿王比李林甫更合适啊,”高力士微笑自语一番,便将奏疏收了起来。

    他心里很清楚,别看寿王继嗣出去,成了一个嗣王,但有一个事实永远无法改变,人家终究是皇帝亲生的。

    只要听话乖巧,懂逢迎圣意,又怎是其他嗣王所能相较?

    高力士比谁都清楚,薄情的圣人,对寿王其实是偏爱的,可惜出了一个杨太真。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