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在古代摆摊卖美食 > 23 第二十三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李氏的手艺并不很好,尚能填饱肚子,可今天连填饱肚子的东西也没了。

    林凤蝶出来朝她的两个兄弟摇了摇头,让他们两个别惹李氏。

    四郎五郎没法,只好回屋躺着,迷噔噔快要睡着的时候,听到外面有动静,见是林二叔送他们爹回来,赶紧上前搭了把手。

    李氏自然听到了动静,她也想打听一下是怎么个回事,见林三叔喝成那样,脸色就有些不好。

    “二哥二嫂,刚才大嫂过来,说了一通乱七八糟的话,我也没听明白。”

    林二婶就解释,“就是咱们两家,要把之前买他们地的钱还给她,大房也比较困难。”

    他们都说的义正言辞,李氏的脸色有些挂不住,好像她才是那个小人一样。

    林二婶还把篮子往前推了推,“是燕娘做的菜,拿过来让你们尝尝。”

    李氏不要,一些破菜而已,还是别人吃剩下的。

    可她家的四郎五郎早就饿了,闻到篮子里传出来的阵阵香味,也顾不得李氏阴沉的脸色,接过去就拿到了屋内。

    不多大会儿,就传出来两人惊叹的声音。

    李氏的脸色一阵红一阵白,更不好看起来。

    林二叔从屋里出来,叮嘱了一番,就和林二婶一块往家走。

    没走出院门,林二婶的笑声就传来,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让她笑得这么开心。

    当妯娌都这么多年了,谁还不知道谁,别看李氏平日里一副温柔小意的模样,自诩是会一手好绣活,和他们这种在地里刨食的人不同,总是看不上他们。

    这些也就算了,让她不耻的是,大房只剩下张大娘带着两个姑娘家,要是再把地和房子给占了,让他们娘三个怎么活?

    张大娘是有很多个毛病,平日里别总是掐尖要强的,但也不能把人赶尽杀绝。

    李氏只盯着她的背影看了一会,进屋见三个脑袋凑在那里吃剩菜,边吃还边说香得很,连菜汤也不放过。

    “如此没教养!”李氏看不下去,把那几盘菜抢了过来,都倒到泔水桶里,“岂能吃别人剩下的菜!”

    三个孩子一时都吓傻了,最小的五郎更是哇的一声哭起来。

    要不是四郎拦着,甚至还想去吃泔水桶里的东西。

    林三叔被吵醒了,他几欲作呕,都没人顾得上他,把床单吐了一堆。

    闹了一大通,李氏也没了力气,颓然的坐在炕边,恨不得朝又昏睡过去的林三叔甩上几巴掌。

    真是不该图他的皮囊。

    当初上门提亲的,还有镇上的一户人家,是做小本买卖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好过,就是那人生的有些黑。

    李氏觉得心烦意乱,肚子也咕噜咕噜饿起来。

    一旁的林凤蝶赶紧过来,扶着李氏的后背给她顺气。

    李氏气了一会儿,干脆把要绣的手帕丢在了一旁,“这日子没法过了。”

    天色渐黑,两个舅舅家家都离得远,晚上也不好走夜路,就都住在了家里。

    张大娘把主屋腾出来,让胡氏和马氏住在这里,她则搬到林春燕他们的西屋。

    两个舅舅家下半晌已经睡了一觉,晚上的时候就说要去房顶睡。

    林春燕嫌弃张大娘不刷牙,非要让她洗漱干净才上床。

    林桃红在一旁抿着嘴笑,被不好意思的张大娘瞪了一眼,“笑什么?”

    林桃红就说,“之前我就是被大姐这么嫌弃的。”

    张大娘哼了一声,想说什么又不敢,怕林春燕真的生气,把她赶走了,只能认命洗漱好。

    洗完之后还去主屋晃了一圈,把这事和胡氏马氏说。

    “还是小娘子好,屋里都是香香的。”

    马氏脸色不好看,刚才大宝吵着要尿尿,外面黑洞洞的又害怕,就在床边尿了。

    那水渍现在还没干。

    屋内也有隐隐的尿骚味。

    马氏以为张大娘知道了,特地来说她。

    张大娘反应迟钝,见胡氏脸上带着笑,马氏脸上难看,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还在那里说,“怎么感觉我这屋子味道有些不对,之前也没觉得这么难闻啊。”

    绕过去,见到地上的水渍,脸上僵住。

    马氏赶紧说,“大宝还小……”

    林春燕见张大娘气呼呼的回来,以为是和两个妗子吵了架,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大宝在地上尿了。

    “亏的没让他们来我屋里睡。”林春燕后怕,看了一眼张大娘,“这二妗子也太惯着大宝了。”

    “谁说不是呢。”

    睡得早,醒的自然也早,张大娘晚上睡着了还打呼噜,不大的床上挤了三个人,也比往日热,林春燕就早早起来。

    山间薄雾带着阵阵凉气,张大舅和张小舅也早就醒了,帮着把家里后院的地打理了一下,就动身离开。

    张大娘舍不得,再三挽留,可也知道他们家都是一堆活,还有孩子要照顾,只能看着他们吃了饭离开。

    林春燕送走了他们,就要上山,待会儿她还要去镇上。

    林桃红昨夜也没睡好,打着哈欠出来,简单洗了脸就跟着一道去。

    山间薄雾更大,隐约能看到远处的山和树影。

    每天早上,林翠香都会去河里,帮着捞上来满满一盆小鱼。

    勤快的让林桃红都有些汗颜,这几天也不睡懒觉了,早早的起来就跟着林春燕往山林间跑。

    林春燕这次还想挖些竹笋回去。

    上次的竹笋被林春燕泡了一晚上,今个早上用了些茱萸调味,吃起来特别的爽脆可口,就连放在汤里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完全没了她所想的那些麻和涩。

    就是处理起来比较麻烦,这些笋要在水里泡上一夜,还要把外面的皮全都去掉,切成小块。

    因着人都觉得这竹笋麻嘴,山上的笋子还多的很,和那些麻烦比起来,林春燕觉得多存些很有必要。

    才走了没几步,林桃红就觉得有些累,在林春燕依然走在前面,就想让她从镇上回来的时候在挖笋。

    “那行,咱们下半晌回来的时候,再进山林一趟。”

    林春燕说完,林桃红顿时在那边无语起来,她只是想每天来一趟便可,谁知林春燕竟然还想来两趟。

    她赶紧找借口,“下半晌的时候,我想跟着娘一块儿去地里干活。”

    林春燕回头瞥了她一眼,没有戳穿林桃红想偷懒的把戏。

    竹笋挖好之后,两个人就到了镇上,依然到之前占好的位置上。

    即便炸小河鱼没有那么好卖了,可是镇上的好些个人还是拿来卖,能卖出去一分钱算一分钱。

    对面的父女两个,也带的是炸小河鱼,一旁放着自家种的青菜,不过这些青菜这条街上卖的人实在有些多,能不能卖出去全靠运气。

    林桃红把瓦罐小河鱼摆出来之后,也特地朝那王锤子父女两个瞅了一眼,得意洋洋的叫卖起来。

    王锤子父女两个听到她的声音,都有些不自在,尤其是王英娘。

    昨天回去之后,王英娘就一直在研究瓦罐小河鱼怎么做,为了让她顺利做出来,不知道糟蹋了多少小河鱼。

    可她也没尝过那瓦罐小河鱼是什么味道,只能凭这想象来做,又如何能做得出来?

    王锤子有些生气,在院子里指着王英娘骂了一通,就连家里的三个兄弟也觉得王英娘没用。

    换了其他人,用了这么多条小鱼,早应该能做出来了。

    王英娘心里觉得委屈,可家里也没谁能理解她,便小声的对王锤子说,想买了那瓦罐小河鱼尝尝。

    王锤子一想也是这么个理,见林春燕今天摆了瓦罐小河鱼出来,就拿了两文钱过来。

    林春燕正在一旁削竹笋,一开始的时候大家还奇怪,她怎么又背着竹笋过来削,这东西吃了嘴麻,一般人可是没人挖的。

    林春燕没傻到告诉他们怎么吃,只说家里实在没粮食。

    别人看姐妹两个都这么瘦小,倒也没有起疑心。

    林春燕把竹笋削好之后,全都放在了背篓里,侧耳听着林桃红和王家父女两个争吵。

    “不卖!谁知道你们买了我家这瓦罐小河鱼之后,想做什么!”

    王家父女两个面上挂不住,林桃红把他们的心思全都戳破了,人来人往的行人都盯着他们看,让两个人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林桃红又冷哼一声,刚要再说些什么,林春燕已经伸手按住了她。

    “要多少?”

    林桃红听到林春燕这么问,眼睛都瞪圆了看着她,尽量压低声音,可还是掩饰不住语气中的愤怒。

    “大姐,卖给她做什么?回头又照着咱们做出来一模一样的东西。”

    林春燕安抚她,“你当这瓦罐小河鱼,是谁都能做出来的?放心吧,里面可是有咱们家秘制的料包。”

    林桃红不知道那秘制的料包是什么,以为林春燕说的是真的,想着有钱不赚是傻子,收了王家父女的钱,给他们称了一些小河鱼。

    王英娘听说这瓦罐小河鱼是有秘方的,心里就打了鼓,她也没正经学过做饭的手艺,只不过是平日里在灶间忙活出来的,如何能知道秘方是什么。

    见一旁的王锤子正一脸期盼的盯着她,王英娘觉得那瓦罐小河鱼便格外的难以下咽。

    镇上这条街,还有不少人在之前的时候学了林春燕他们炸小河鱼,见王家父女两个过去买,也都动了心思,一人过来称了几文钱的。

    不出片刻,他们今个带来的瓦罐小河鱼就卖得干干净净。

    林春燕把那钱仔细的收好,也没着急回去,去铁匠铺问了,打造一个铁板需要多少钱。

    听说一个就要几贯钱,那价格把林春燕吓得够呛,就连一旁的林桃红也说不出话来。

    “怎地如此贵?咱们什么时候才能攒够钱?”

    昨个晌午尝了林春燕煎的豆腐之后,林桃红便觉得格外有滋味,也知道她想打一铁板,就是要卖那香煎豆腐。

    而且瓦罐小河鱼有了固定的购买人群,每次都早早的收工,倒不如再多添些花样,反正也只是路上受累些。

    总比天天背这些竹笋好。

    林桃红即便觉得竹笋好吃,可也实在不想天天背着那些个竹笋。

    两人刚从铁铺里逛完出来,就见有人从胡家馒头铺出来,手里提着几个素馅馒头。

    素馅馒头刚蒸出来,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这人直接在路上就吃起来,和他一道的友人看到,也讨要了一个馒头过去。

    “呦,这馒头可比往日要好吃上不少!”

    “这可是他们那边新出的素三鲜馅儿的,虽说贵上一些,可架不住滋味好。听说还是镇上那卖瓦罐酥鱼的燕娘教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