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130章 集体企业的社会责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根据林凯峰的想法,北方机械公司增加职工数量是一定的。

    等到明年建成火腿肠厂,机械公司起码要雇佣数百人进行生产。

    到了产线扩大之际,人数还会更多。

    林凯峰为明年的发展,列了一系列的安排。

    收购完肉联厂,继续收购几家县里的亏损企业。

    形成的小型产业链。

    “有时候加担子,同样是一种保护。”

    王部长拍拍林凯峰的肩膀。

    有些事情,自己没法说得太明白。

    正如秘书所讲。

    林凯峰带领北方机械公司,将生产效益搞得如火如荼,每天都有大笔资金进账。

    其他当地企业看到机械公司红红火火搞,怎么可能不羡慕。

    人一旦心神羡慕,眼睛也会跟着变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一机部对机械公司的关爱和保护,未必能面面俱到。

    林凯峰是创汇能手,搞经济建设的闯将。

    但是大搞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自身的一些问题。

    各省各市,都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从乡下返回到城里的待业知青,已经构成了一定层面的社会问题。

    前段时间。

    上级部门针对现阶段的治安问题,进行了一场联席会议。

    几个工业部部长全部到场。

    同时参与会议的还有治安方面的负责人。

    几百上千万男女知青,短短两三年里全体返回城市。

    随着返城人口增加,住房,医疗,就业方方面面,全部出现问题。

    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暴力冲突时有发生。

    只会发生在夜里的拦路抢劫,转而变得肆无忌惮。

    光天化日,就有人拿刀枪劫下过往行人。

    上半年治安事件数量,比过去三年加在一起还要多。

    解决部分待业知青就业问题,既给当地减轻社会压力,又让林凯峰身上多一层保护罩。

    听到这番话,林凯峰似乎明白了部领导的意思。

    想了想,林凯峰点头说道:“谢谢领导关心,我明白应该怎么做。”

    “每年解决一千五百人的就业问题,包在机械公司身上,我绝对不会让领导多费心。”

    “今年快要结束了,从明年一月份开始,四月份之前,增加一千五百个就业工作岗位。”

    王部长用不容商议的口吻,定下了具体日期和时间。

    “回去后好好安排工作,在你的带领下,我相信北方机械公司,能够发展得更好。”

    “这里有一幅字,是我闲来无事随手所写,你要是不嫌弃,就拿回去挂在办公室。”

    很快,一副龙飞凤舞的草书出现在林凯峰面前。

    八个大字,勇于创新,开拓进取。

    落款王长生。

    看到这幅字,林凯峰感慨万千。

    哪里是题词,分明是部领导给他的护身符。

    将王部长手书的字帖挂在办公室,谁都要给林凯峰三分薄面。

    ……

    “凯峰,上面领导找你过来,到底是啥意思?”

    “难道是领导听信了某些小人谗言,准备敲打你?”

    坐了两天一夜的火车,林凯峰前脚回到公司办公室,副总经理牛永贵后脚跟着进来。

    忧心忡忡的询问林凯峰。

    王部长召他过去的用意。

    林凯峰将王部长的题字拿了出来,说道:“牛叔,你不用担心,领导叫我去,一来是提醒我小心做事。”

    “我想正有人持续不断地向部里打小报告,告咱们得黑状。”

    “王部长退休前,各种流言蜚语会被他老人家挡下,一旦退了,有些事情,就要靠我们自己了。”

    一机部要求机械公司,每年解决一千五百人的就业问题,看上去是在给机械公司加担子。

    实际是为了机械公司着想。

    挣钱的同时,不忘为国家分忧。

    一味挣钱,忘记集体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更加容易受到他人攻击。

    牛永贵点了点头,说道:“距离明年一月份没多长时间了,要解决一千五百人的就业问题,除了要扩大厂区,恐怕还要继续增加产线。”

    “只有这样,才能把他们安顿下来,总不能在咱们公司建个大集体,养活这些家伙吧。”

    林凯峰淡笑道:“进一步展开家用电器的生产制造业务。”

    “空气炸锅,收音机,仅仅是我们进军电器行业的开始。”

    “电视机,电冰箱,一切和生活有关的家用电器,公司都要涉足其中。”

    听到这番话,牛永贵深思再三。

    认为步子是不是有点大。

    牛永贵不反对林凯峰的一切想法,但是有一个问题,需要先解决掉。

    “大量扩张经营领域,生产材料怎么解决?”

    牛永贵一脸愁容的说道:“只靠向当地物资局购买生产材料,恐怕难以为继,如果向其他城市购买生产材料,又要和他们当地的物资局打交道。”

    陈海峰摆了摆手,沉着自信的说道:“这件事情我自有安排。”

    “牛叔,到了明年,我想很多事情,都会发生改变。”

    “例如,生产原材料自由供应。”

    牛永贵脸色一变,迅速关上办公室的门,用只有林凯峰能听到的声音说道:“上面领导是不是给你透了什么口风?莫非明年国有工厂,可以开手脚?”

    “领导没有跟我透口风,这些情况都是我分析出来的。”

    林凯峰慢条斯理道。

    “上面领导跟我想谈起社会治安问题,回城知青数量高达千万之巨,怎么养活他们,既关乎于社会的治安稳定,更关乎着千千万万的家庭。”

    “这种情况下,必须打破大锅饭原则,赋予工厂企业一定自主权,只有这样,他们的经济才有可能搞上去,有钱养活本厂的子弟,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

    “再过几天,广交会就要开幕了,将销售队伍拉起来,下周跟我去南方。”

    这次广交会的意义,不同于任何一次。

    林凯峰除了通过出口一次性筷子,换取火腿肠灌装机,还准备打开一个稳定的国际市场。

    没记错的话。

    今年秋季广交会,将会发巨大改变。

    以往参加广交会的企业,以第三世界为主。

    今年,将会以西方企业为主。

    广交会成立三十年,头一回出现米国企业和岛国企业,数量占据多数的情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