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官道天梯 > 第七十八章 如隔岸观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大早起,张晓京就匆匆忙忙来到原南县教育局,找到分管基建的副局长杨健。

    杨健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干部,很容易相处,笑起来令人如沐春风,听完张晓京的汇报后他说道:“张镇长,你可是咱们原南县乃至相州市公职系统里的红人了,刚过年那会儿我就听说过你上市纪委告状的事,后来又因为在抗洪救灾中不畏生死的表现被咱们县委胡书记点名夸赞,我早就想和你认识一下了。”

    这下反倒把张晓京说的有些不好意思,他说:“杨局,你谬赞了,龙川镇财政紧张,想重建小学危房只能靠咱们县里的支持了。”

    杨健纳闷道:“可我记得你们龙川分管教育方面的负责人叫赵卫国吧?怎么镇上把你派过来了?”

    张晓京一五一十说道:“赵卫国这个人我不好评价,工作干的是一塌糊涂,张口闭口就是没钱,孩子们上学的安全问题是一点都不管。”

    “那我明白了,他不管,你这个分管基建的副镇长就主动挑起担子,像你这样往身上揽事儿的好干部不多了。”

    杨健夸赞道,“如果单是重修一所小学的话,资金需求并不大,别说县里了,我相信你们镇上拿出钱也不在话下,可其他学校呢?如果龙川镇所有的小学都和你说的韩庄村小学一样,那资金缺口可就大了。”

    张晓京说:“我还没考虑那么多,韩庄村小学的问题我也是在调研途中才发现的,其他村子什么样,说实话我还没去看过,只能先做好眼前的事。”

    杨健托着下巴思索着什么,张晓京屏息凝神等待他的回复,韩庄村小学上百名学生能不能重回校园读书,眼前这个年轻人一句话就能决定。

    “你们需要多少财政支持?”

    张晓京心中一块巨石放下,既然对方开口那就说明有戏,他刚要开口,杨健下面的话又让他心里凉了半截。

    “我还是建议你们自己筹款,自己解决。”

    杨健说,“不是我不帮你,按理说这种事需要你们赵主任来找我,如果这个口子一旦打开,其他镇上的负责人也会接踵而来,你应该懂我意思吧?”

    张晓京的笑容一下就僵住了:“没这么夸张吧,杨局。”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杨健摇了摇头,“张镇长,换作是你在我这个位置上,也会像我这么做。”

    张晓京一言不发,起身和杨健告别:“那就不叨扰你了,杨局长,我得另寻出路了。”

    杨健看着张晓京离去的背影道:“有时候换个思路,想要钱重修教学楼也不是光要靠县里拨款,其他途径也能搞到钱嘛。”

    ……

    从县教育局出来,张晓京心情很惆怅,他不明白现在这个制度是怎么了,个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些人明明手握权柄,却常对百姓疾苦视而不见,犹如隔岸观火,只求明哲保身,漠视责任与道义。

    如果坐在危楼里上课的学生们是他们的儿女后代,又会怎样?

    张晓京忽然想通一件事,为什么当初提出要在韩庄村作为试点进行修路时,镇上和县里会那么支持。

    第一是因为那个时候初来乍到,和程光伟的关系还没闹掰,最重要的是修路是摆在明面上的政绩工程,上面领导们都能看得到,下乡考察时万一途径韩庄村,龙川镇政府面子上也过得去。

    相比之下重修小学教学楼这种事就属于自我感动,光老百姓念政府的好有什么用,能让上级赏识从而升官发财才是硬道理。

    张晓京开车到韩庄村村委会看了看学生们的上课情况,最大的会议室被学生塞满,由于桌椅板凳不足,学生们只能坐在地上上课,塑料板凳当成书桌使用。

    这些都是祖国的未来啊,张晓京有些心酸,乡村振兴口号喊了多少遍,可还是连最基本的教育问题都得不到解决。

    听村支书说,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城里打工,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

    张晓京看到他们才这么小岁数,脸庞就因为风吹日而晒烙上一层淡淡的红褐色,眼睛却如清澈的山泉般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捧着泛黄的书本仿佛在与世界对话。

    对他们来说,知识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走出这个村子才是毕生追求,这样张晓京想起自己的小时候,若干年前他也是这群孩子里的一员,以大地为书桌,以星光为烛火。

    校长走过来问道:“张镇长,教学楼改造的事怎么样了?一直让学生们在这里读书也不是办法啊。”

    张晓京一咬牙,不就是钱么,筹!没了张屠夫还能吃带毛猪不成。

    回到镇政府,他盘点了一下自己手里的商界资源,除去未来老丈人郑耀东,好像就剩一个同是做房地产的连云,以前在住建局当办公室副主任的时候倒是有不少开发商老板想刻意结识张晓京,饭局被他一一推掉,导致现在无资源可用。

    郑耀东和连云都实力雄厚,重建个小学教学楼轻而易举,可张晓京觉得亏欠郑雨洁太多,凭什么让人家出钱帮自己解决问题,连云那边又不好意思张口,只能自谋出路。

    忽然,报纸上的一则新闻吸引了他的注意。

    那是县里出版的原南日报,最醒目的板块写着县委县政府组织开展乡村扶贫济困的募捐活动,各部门领导干部纷纷带头捐款云云。

    这就给张晓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他何尝不能组织各市区企业家对龙川镇各小学进行募捐,哪怕每个企业捐个几千块,滴水成河聚沙成塔,重新再建两栋教学楼都富余。

    先前在韩庄村修路,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县里政策扶持,一部分资金来于村民们自发募捐,少部分是村财政支出,张晓京认为完全可以依葫芦画瓢,把县里给的钱换成企业家募捐即可。

    理想似乎很美好,想干成事还少不了一个人的支持。

    张晓京从手机调出电话,打了过去:“喂,海波哥,最近忙啥呢?”

    对面背景音很嘈杂,伴随着一阵接一阵的海浪声,申海波扯着嗓子说:“晓京啊,我在青岛度假呢,怎么了?”

    张晓京疑惑道:“现在才三四月份,天气还没回暖,怎么就跑青岛去了?”

    “嘿嘿,约会呢。”

    张晓京大吃一惊,在他的印象里申海波一直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老光棍,这才多长时间没见就谈上女朋友了?

    “海波哥,你隐藏的挺深呐,什么时候度假回来?老弟有事要求你。”

    申海波豪爽道:“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我弟弟都张口了,明天我就坐高铁回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