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回京种田后王妃暴富了 > 第332章 进村走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个夫子能通过重重选拔成为乔谚团队的成员,能力自然不一般,当即在大街上就与几个酸臭书生开展了一番辩论,将那几个书生骂得节节败退。

    但人的思想不是几句话就能改变的,和这些酸臭书生有着同样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其中还包括一些穷苦家庭。

    他们懦弱自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所以格外崇拜羡慕位高权重之人,对于那些与他们处在同一个阶级,靠自己本事改善家庭条件的人,他们嗤之以鼻。

    有钱有什么用?还不照样是个地位低的,在官老爷面前,同样得点头哈腰。

    对于这种没有觉醒意识的人,纵使再有心帮他,也不能将烂泥给扶上墙。

    经过几天的宣传,前来报名的有不少人,但远远没达到乔谚的招生人数。

    按学校的建设规模,最多可同时容纳一千五百人以上,所以她这次准备招五百人。

    这样的话等到第三年,学校学生人数可以到一千五百人,在学校的最大承受范围内,之后每年的人数也能恒定在这个范围内。

    因为城里的家庭经济情况大多不错,所以乔谚也派了一部分人进村走访,挨家挨户寻找适龄的困难孩子。

    她自己也带了魏云舒和两名绣娘,前往京郊附近的一个小村落。

    魏云舒现在是女子学院的武术教头,对于招生这件事,比乔谚还积极,一大清早就收拾好行囊,跑来太子府找乔谚。

    几只大崽崽今天都不用上学,知道娘亲要出门,都想跟着去,但他们一去,最小的小团子也咿咿呀呀地要追路。

    乔谚要去办正事,带着这么一只话都还说不清楚的小团子自然不方便。

    没办法,作为有责任心的小哥哥小姐姐,崽崽们只能放弃想和娘亲一起去的想法来陪弟弟。

    乔谚想了想,决定带上小船儿,小船儿将来是要接替慕溱臻的重担的,现在带他多走走,多了解些人和事,对于他的成长很有益。

    担心其他几只崽崽难过,在出发前,她特地给儿子布置了任务,要将今日的行程做一个总结,并写一份观后感。

    九岁多的小船儿已经十分稳重,很爱学习,对于娘亲布置给他的这个任务,他郑重地接下了,也觉得很有意义。

    而三只小女宝一听,出门玩还要写作业,立马就摇头不去了。

    还是陪小弟弟好玩!

    哄好了孩子们,乔谚一行人就坐着两辆马车,朝着小村赶去。

    到了村子,乔谚还是先问路,寻了村长家,与村长禀明来意,之后由村长带着他们往有适龄学生的家里赶去。

    村长一听是学校要招生,就觉得这是对娃娃们很好的事,立刻带着他们往各家走。

    今日随行护卫的还是兰宁和高卓远,乔谚也是带了些私心的,想让他们多处一处。

    兰宁和高卓远护在主子们身前,担心村里的狗冲出来伤人,但这担心显然是多余的。

    村长在最前面开路,村里的狗都认识他,见了面就摇尾巴,乖得不得了。

    不一会儿到了第一家,胡玉林家,家里有两个闺女,和一个小儿子,大闺女十五岁,小闺女十二岁,正是乔谚他们要求的年纪。

    儿子八岁,还不到入学年龄。

    这个点正是吃早饭的时候,早上出去干活的人也回来了,找人比较方便。

    胡玉林一家正在吃早饭,见村长带人来,立马出门迎接。

    乔谚没有和村长挑明自己的身份,只说自己是学校的夫子,胡玉林一家见到她很是礼貌客气,但也没有畏惧。

    到前厅里坐下,乔谚将带来的招生文书拿了一份给胡玉林,这个憨厚的男人老实巴交地摸了摸脑袋,表示自己不识字,乔谚只好给了村长,之后细细向他介绍。

    她一一介绍着学校,胡玉林听得一愣一愣的,不确信地看向村长,只见村长连连点头,证明乔谚所说的是真的。

    村长的一颗老心脏热血澎湃,要不是他家的子女都大了,孙辈又太小,他也想将孩子给送到学校去。

    学一门手艺好啊,要是能到镇上找一个轻松点的活计,以后吃穿不愁。

    胡玉林的妻子和三个儿女都躲在屋外偷听,他的两个大女儿听到有学堂愿意收女子,都格外紧张。

    她们很想去!

    刚刚听那个漂亮夫人说了,学堂里有教刺绣的,她们想去学,若是能修得个好手艺,以后去绣坊上工,每个月能挣一两银子!

    但她们又害怕爹娘不让去,毕竟现在要拿出二两银子的学费,对于家里来说,还是挺困难的。

    胡玉林和夫人张氏都有些意动,可是想到眼下家里揭不开锅的情况,又犹豫了起来。

    胡玉林的小女儿胡巧巧冲进堂屋,跪在胡玉林跟前:“爹,求您让我和姐姐去学堂吧,我们一定会好好学的!”

    胡玉林还没将小女儿给拉起来,大女儿胡苗苗又冲进来,也同样跪在地上求他让她们去上学。

    张氏眼底有泪花,对丈夫劝道:“林哥,要不让孩子们去吧,我们将家里的两头猪给卖了,也能凑够学费。”

    “要是她们以后学成了,日子也能好过些。”

    胡玉林是个疼爱孩子的,有这个机会,也想将孩子送去学堂。

    可他又考虑到,大女儿今年都十五岁了,还没议亲,若是去学堂三年,那可就是十八岁的老姑娘了。

    乔谚以为她还是在担心学费的事,便道:“学校会提供一些勤工助学的岗位,只要孩子肯吃苦,自己也能挣些银钱,而且学校里也设立了奖学金,若是孩子表现出色,还能得一些奖金。”

    胡苗苗和胡巧巧听到这个消息,都眼前一亮,她们都不怕吃苦,只要给她们机会,她们一定努力!

    胡玉林犹豫再三,说出了自己的顾虑,毕竟儿女的婚嫁可是终身大事,不能被任何事情给耽误。

    乔谚思考了片刻道:“这不用担心,若是有了合适的对象,可以定亲、成亲,只要在学校期间不怀孕,夫家同意其继续上学就行。”

    这点是乔谚之前所忽略的,古代女子大都成亲早,十五六岁的年纪,当娘的不少。

    她只考虑到,学生入学的年龄大一些,等学成后,他们便可立即投入社会,寻找就业机会,倒是将这终身大事给忘记了。

    看来回去后校规上又得加上一条。

    胡玉林这下子也放心了,决定将两个女儿都送去上学,至于学费的事,他就是将整个家当卖光了,也要供她们。

    她家生了两个闺女,没少被村里人嘲笑,但他想法和别人不同,闺女怎么了?闺女也是他们的心头肉,和儿子没什么区别。

    等儿子到年纪了,也将他送学校去,好好学一身本事,看谁还敢嘲笑他们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