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回京种田后王妃暴富了 > 第228章 突发洪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采收了鹿茸菇后,放在烤盘中,推进面包窑里烘烤,烤干后的鹿茸菇可以长期贮存,吃的时候只需要用清水浸泡,回软后清洗干净,放入汤里小火慢炖即可。

    乔谚用鹿茸菇煲了一锅排骨汤,鲜甜美味,深受一家人的喜欢。

    府里种的蘑菇不多,乔谚将其都采收之后往皇宫、乔府和安西侯府都送了些,皇后特别喜欢鹿茸菇煲汤的鲜甜味,特地出宫和乔谚学了两个汤菜,回宫后给老头炖汤喝。

    府中的下人们最近也吃上了新鲜的蘑菇,做法都是乔谚交给大厨房的厨子们的,小厮丫鬟们一个个吃得嘴角流油。

    将暖棚卖给乔谚的几户人家,听闻肃王妃在暖棚里种出了蘑菇,他们心里难受了好几天。

    果然,人比人气死人,在他们手里寸草不生的暖棚,到了肃王妃手里就种什么出什么。

    他们何曾听说过蘑菇还可以种啊!

    即便是大户人家,想吃上蘑菇也得等五六月份的时候,现在肃王妃二话不说,种了近百亩的蘑菇,可想而知,到时候又可以挣得盆满钵满。

    他们羡慕得又流眼泪又流口水,夜深人静时抱着几千两卖暖棚的银子夜不能寐。

    而最睡不着的当属宰相府,其他人好歹还有几千两银子的回本,他们宰相府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暖棚落灰。

    早知道当初就以二百五十两一亩的价格卖给乔谚好了,虽然难听了些,但至少有钱可挣。

    易耕儒越想越气,最终拉下老脸,写了封信,让管家送往肃王府,想继续与乔谚合作。

    但乔谚不稀罕他几亩暖棚,笑眯眯地回绝了老管家,临走前还送了老管家一菜篮蘑菇,说是邀请宰相大人共享丰收的喜悦。

    这嘲讽之意简直赤裸裸地摆在了明面上!

    易耕儒收到一篮子蘑菇,差点气得嘴都歪了,她这是明摆了在嘲讽他!奚落他!

    他的暖棚寸草不生,而她的暖棚却在大丰收,还美名其曰共享丰收的喜悦,他看她是想气死他!

    乔谚有什么坏心思呢?她就是想嘚瑟一下,恶心恶心他们罢了!

    今年雨水不是一般的多,从五月到现在八月,降雨量比过去几年要多了好几倍。

    乔谚有些忧心忡忡,马上就到丰收时节了,再这样下去,作物产量肯定会受到影响。

    连续降雨,土壤板结严重,地里会有积水,作物容易出现烂根现象,对于果树,还会引起大量落果以及病虫害增加。

    她的九里桃林现在正是果实套袋的季节,阴雨天多,光合作用不强,果实的糖分积累会比较少,着色也不好看。

    她现在已经可以预估得到今年桃子的产量会比去年少很多。

    不仅如此,连续的阴雨天也会影响到红薯的产量,造成地上部分的徒长,消耗植株的养分,从而影响地下块根的膨大。

    简单来说就是红薯藤疯长,植株的养分都被其吸收了,地下的块根吸收不到营养就长不大。

    农民都是看天气吃饭的,老天爷不赏脸,可能会颗粒无收,就算是在农业技术已经很发达了的现代,天灾来临,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地里的庄稼绝收。

    更别说极其落后的古代了,这几个月,老农民们都对着老天爷长吁短叹,今年的日子难过喽!

    今年露天栽培的收成都不会太好,但好在乔谚还有暖棚支撑,应该不会亏本。

    九月份鹿茸菇进入了采摘季,乔谚忙碌于一个大蘑菇暖棚中,指挥着工人们采收鹿茸菇。

    鹿茸菇采收比较简单,用小刀齐瓶口处将蘑菇给割下来即可,采收完的瓶子将表面的基质给刮除一部分,继续放入培养架上培养,还可以采收一到两茬。

    但后两茬的生长状况会不如第一茬,因为基质里的养分已经被第一茬蘑菇给吸收大部分了。

    采收好的蘑菇要尽快烘干,否则,没有冷藏室的情况下会腐烂得很快。

    乔谚命人在作坊修建了一个大型面包窑,一次可以烘干十盘左右的蘑菇,但尽管这样,效率还是太低。

    她只好又招了一批工人,分成两班,一班白班,一班夜班,昼夜不休两班倒,这样才跟上了采收的速度。

    连续的阴雨天扰得她心浮气躁,这几天丰收的喜悦可以缓解一下她的心情。

    但是很快,一个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

    豫州安阳城,因连续降雨黄河决堤,突发洪灾,水淹没了多个村落,灾民流离失所,有的人直接被汹涌的洪水带走了,而幸存下来的人一路北上,涌向京城避难。

    这几日,有大批的灾民入城,慕溱臻早出晚归,带着军队安顿灾民。

    朝廷下发了赈灾物资,灾民已经陆续得到了安置,但是前方的灾情不解决,这样做无异于杯水车薪。

    灾民入城后,乔谚就捐赠了不少的物资,作坊里的各种产品,暖棚里的菜,成车成车地往救济点拉去。

    雨还在下,大量的灾民也还在路上,他们到达京城后,皇帝不可能下令将他们拒之城外,只能动用国库的力量,尽可能安顿好他们。

    可灾民数量巨大,经过许多天,物资已经略显匮乏,担心有人会趁机作乱,这些天慕溱臻都派了队伍对灾民救济点加强管理。

    国之有难,乔谚将自己的利益抛向一边,有人来进货,她都回绝了,先将目前手头里的货都捐赠给了灾民。

    暖棚里新采收的蔬菜也第一时间送去了灾民救济点,保证灾民们有得吃。

    她的举动被全城老百姓都看在眼里,他们心生感慨,肃王妃真是菩萨心肠,如此多的货物,少说也是几万两的真金白银,眉头都不皱一下就捐出去了。

    有些人被感染,回家翻出自家的存粮、攒下来的鸡蛋、菜园子里种的小菜,往救济点送去。

    虽然量不多,但也都是他们的心意,能解决一个人的温饱算一个。

    这种风气快速地传开来,不少人都往救济点捐赠物资,有粮的捐粮,没粮的就捐些旧衣服,有些药铺也捐赠了不少的药材。

    洪灾过后最担心的就是引发瘟疫,气候阴冷潮湿,最适合病菌的传播,灾民的数量巨大,只要有一人感染瘟疫,病情可以快速的传播开来。

    所以朝廷除了负责解决灾民的温饱问题外,也格外注重防疫,太医院不少的太医已经被派遣到了救济点去给灾民们诊治。

    太医院耗费了不少的药材,但是数量还远远不够,现在有药店捐赠药材,无疑是解了燃眉之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