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明末最强钉子户 > 第468章 旱灾蝗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后几日。

    各官员将领都在关外观摩。

    虽然因为时间紧迫,不免有些走马观花。

    但光是温越表面露出来的实力,就已经让人暗自心惊。

    整体下来,令众人最清晰的感觉就是。

    温越治下所展示出来的那股力量,是充满朝气的,这是一股磅礴的力量,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让人无法可挡。

    尤其是各将领,他们沮丧地发现,就自己麾下的那些军士,与青牙军完全是比不过。

    先不是武力,光是青牙军所展现出来的精神面貌,就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

    怪不得对于他们的请求观摩,温越会大大方方展示出来。

    看过青牙军之后。

    很多将领也明白了为什么青牙军不要兵痞,油滑之人。

    相比于数万人规模的大战,区区一些有着高强武力的人又有何用?

    尤其是昨日青牙军几个千总在城外旷野上,接受检阅的情形,让众人都是吓得面如土色。

    不说那排列而来,如墙缓缓过来的近千骑兵。

    便是那几个步卒部队,人人有着马匹,人人可以披着盔甲。

    这般装备,实在看着人心惊。

    而且这几千人都是血战出来的,随便一个人拉出去,都不亚于各家战兵的实力。

    光是这数千人马,各将领就已经确定自己的麾下绝对不是青牙军的对手的。

    听闻这还不是温越的全部军士。

    青牙军还有炮兵,夜不收等军士,他们没有见到。

    如今,温越又开始编练新军,人数有五千余。

    如此下来,光是战兵就要一万五六千,还是个个都是精锐。

    另外,有消息传出,温越也在操练各屯堡的青壮,那些青壮人数足有五万之多。

    众人心惊,这简直是一个庞然大物啊!

    ……

    与各官员将领,相处几日。

    温越可以清楚地感觉到。

    众人对他的态度在悄然转变,一个个变得热情不已,即便是生疏的官员将领,也会投来虚假的热切笑容。

    尤其是施凤来和李国普对他更加亲热,每日都要召见一二,特别是施凤来,脸上露出的热切,谁都能看到见。

    对于他们的两人的心思。

    温越心中冷笑一声,哪里能不知?

    无非是现在崇祯帝登基后,阉党不保,他们迫切想要自己这个外援,稳住朝中势力。

    对此,温越只能说抱歉了。

    从天启六年开始,温越就有心与阉党脱离关系,减少来往。

    这番表现一定被有心人看在眼里。

    而现在,阉党都已势弱。

    自己此时再贴上去,岂不是49年入国军?

    所以,对于施凤来的暗示。

    温越顾左右而言他,装作不懂。

    对温越来说。

    现在的他,已经不需要权谋,也不需要阴谋。

    朝廷纷争已经影响不到他的头上。

    有这时间,不如多练些兵,来的实在。

    以力降人,力量决定一切。

    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阴谋阳谋都是一片浮云,挥之即散。

    要说,在大明官场。

    最忌讳就是不站队,哪怕你鼠首两端都比不站队好。

    可对现在的温越来说。

    一万多军士,况且还是天下一等一的强军在手。

    对于朝中的高官文臣,是温越有资格去对他们挑拣,而不是他们对自己挑拣。

    高官文臣要是对自己有什么阴谋阳谋。

    如今,边镇各军官对文官的那套早有应付心得,更别说自己还镇守在关外。

    而崇祯帝又不是天启帝。

    他暴躁多疑不错,可绝对会把大局放在第一位。

    最后的结果,肯定会是高官文臣被斩弃市,朝廷还会赏赐银两官位拉拢安抚。

    当然。

    温越如今的实力,已经引起了他人的忌惮,未来将有处处针对。

    就如砂砾中的珍珠般,熠熠生辉的光芒是藏匿不住的。

    到了如今这个地步。

    温越索性也不装了,摊牌了。

    他就是拥有天下第一的军队,受他人针对又如何?

    在这朝代末端的风口浪尖上,踏波而行。

    这感觉十分享受!

    温越说不出的陶醉!

    崇祯元年三月十五日。

    山海关镇国将军府,一片欢笑热闹。

    温越和各位官员将领,举行酒宴钱行。

    翌日。

    各官员将领相继告辞而去。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他们身边的亲随幕僚都背着大袋大袋的笔记,颇有满载而归的意思。

    这些人回去之后。

    十有八九会效仿青牙军编练新军。

    这是绝对可能的事情,不过青牙军能成今日强军,有着特殊的情况。

    而他们回去之后,又该用何手段,又练出的军士如何,真让温越有一种期待啊。

    满桂、祖大寿等人与温越拥抱告别,神情真挚,依依不舍。

    望着他们逐渐远离的身影。

    温越不免也有些难过之感。

    ……

    时间过得很快。

    一晃崇祯元年过去,时间到了崇祯二年。

    崇祯二年三月。

    崇祯帝派人处死正在告老还乡的魏忠贤。

    一夜大火后,魏忠贤毙。

    阉党势力大减,几乎破灭。

    这时。

    有人趁机提议召回身在山海关的温越,加以处置。

    崇祯帝留书不发,似在思考。

    但很快。

    建虏扣关的消息传来。

    后金大汗皇太极在西征蒙古途中,突然决定掉头攻打明朝,这让朝廷众人和边关众将一个措手不及。

    后金兵分三路,突破大安口等处长城关隘。

    直接突到北京城下。

    幸得宣阵、延庆等地的满桂、马世龙等部,救援及时,又听闻处在山海关的青牙军欲动。

    后金军赶忙撤退,却掳走了不少财产百姓。

    经过此事后。

    召回温越之事无人再提起。

    之前那个提议此事的官员,也被罢职离朝。

    崇祯二年,七月。

    从崇祯元年就爆发的流寇,肆虐多地后又转入山西,弄的天翻地覆,民不聊生。

    崇祯帝任命杨鹤为陕西三边总督,镇抚流寇。

    杨鹤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方针,招洪承畴,曹文诏一同镇抚流寇。

    许多流寇接受招安,暂时投降朝廷。

    可是许多流寇在接受招安后,因得不到有效安置又重新起义,不到一个月即“复叛”。

    忍得崇祯帝大为火恼,下了好几道命令,催促啊流寇剿匪事宜。

    可越是着急,越是忙中出错。

    剿匪事宜,越发糜烂。

    ……

    九月底。

    来自天下各地的消息,陆续通过情报局进入了温越的耳里。

    他心中大概猜测。

    若是剿匪不利,照这样下去,朝中或要有命令下来了。

    温越知道自己和流寇也是你死我活,不可调和为一的。

    对温越而言。

    他的集团利益,是代表着地主、自耕农和知识分子。

    这李自成等人的流寇集团,是有着根本的矛盾。

    虽然现在还离着很远。

    但两者总有一天会相撞,水货不能相融。

    既然如此。

    索性,晚战不如早战。

    温越不能想着等建虏被消灭清楚后,接手的是一片流寇肆虐天下的乱摊子。

    每读立式,温越就感觉,这明末的局势十分有趣,也有些巧合和奇怪。

    每每是建虏这边被打下去了,流寇那边就兴盛。

    流寇这边被剿灭差不多了,建虏又扣关,逼得剿匪大军不得不北上防御。

    安外必先攘内。

    关外的建虏不是一时半会可以驱赶剿灭的。

    但关内的流寇现在还处于一个刚冒头的趋势,现在温越有大把握将他们一股荡清。

    就算不能把萌芽消掉,也必须让自己对抗建虏的时候,不要在身后扯后腿。

    这日。

    温越就在召开的幕府会议中,定下了可能出战流寇的事宜。

    给众人做好了,有可能要入关对付流寇的准备。

    不过,在流寇之前。

    先摆在幕府面前的,是一件事关整体关外数十万百姓的大事情。

    ……

    灾荒!

    明末天灾数量众多,一波连着一波。

    眼下又是异常大规模的灾荒席卷天下各地。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

    大明畿辅、河南、山东、陕西、山西许多地方,就再没有下过雨了。

    这直接导致米粮的价钱飞涨,一斗米需要数千钱才能购买。

    百姓削树皮,吃木屑杂糠。

    要不就是挖掘山中的白泥当做食物。

    大地上每个村落的树皮都被剥了干净,因饥饿死掉的尸体遍地都是。

    大旱后,就是蝗灾。

    遮天蔽日的飞蝗到处肆虐。

    所过之处,禾苗与芦苇全尽。

    在北方诸地大旱的时候,南方却又是洪灾大水。

    崇祯二年,五月六月。

    江南等地的松江、苏州、湖州等地日夜不停的下着倾盆大雨。

    洪水汹涌,淹没推倒房屋数量完全是数不清。

    米粮价格也在快速飞涨,一夜之间便涨价到四五钱。

    随着洪灾到来,便是瘟疫滋生。

    侥幸从洪灾中幸存的百姓,因为瘟疫又死亡大半。

    整个村子,整个镇子,甚至整个县城所有人数死光的情况,并不少见。

    在山海关外,同样遭受了旱灾和蝗灾。

    不过温越治下的屯堡,灌溉屯田多用的是灌井。

    受到天气干旱的影响不大。

    但遮天蔽日的蝗灾,同样让各屯堡损失不少。

    好在这几年来,在关外各城各屯堡外,开设了不少畜牧场,里面养了许多的鸡鸭。

    在官府的组织下。

    军户们纷纷出动,驱赶成千成万的鸡鸭去吃蝗虫。

    这浩大规模的声势,让许多文人看得有趣,还写了不少诗词。

    不但如此。

    温越推出了一个政策,便是让治下军民一同吃蝗虫。

    在他的带领下,各军官领着各军士一起出动,捉来蝗虫做成一道道菜肴,进入个各人嘴里。

    虽然,有民众担心这样的做法是不是会触怒“蝗神”,导致更大的灾害。

    不过身为经略大人的温越都领头了。

    如天兵天将下凡的青牙军都吃了。

    百姓还能有什么话说。

    他们纷纷效仿。

    很快,关外的蝗虫竟然就不够吃了。

    要说蝗虫还是非常养人的,里面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

    吃多了蝗虫,让不少百姓的脸上多出了油光,身体也变得强壮了不少。

    逐渐,蝗虫也成为了关外的一道特色菜肴。

    甚至还有商人在关内捕捉蝗虫,进入关外售卖。

    至于瘟疫的情况,在关外少见。

    这主要是每三月,每个城池就会进行一次大扫除,加上城中又建设了好些个澡堂。

    这从源头就开始防疫。

    加上温越又鼓励医学局,在城中办了好些个医学堂,让百姓另外学得一道足以安身立命的手段。

    也正因为如此。

    安乐太平如桃源之地的关外,成为了关内灾民难民的向往之地。

    每日都有许多灾民难民涌入。

    这又给温越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唉,这旱灾蝗灾的一场接着一场,将军,我们民政局商议,这旱灾还行,多修水车,多打灌井便好了,再调配民力物力便可。”

    民政局的李昌荼说道:“可是这蝗灾,却总是难治,刚平下一波,又起一波,不能朝夕能够完成的啊。”

    李昌荼的神色颇为疲倦,显然这段时间的旱灾蝗灾让他非常疲惫。

    他说的没错。

    有关蝗灾的治理不是朝夕之事。

    即便在后世,这蝗虫也是不能全部消减。

    就如《三体》中的史强说的,对付蝗虫,几千年来无论聪明的中华百姓,如何治理,或是兴修水利,或是垦荒种植,或是植树造林,或是提前去除虫卵,遏制蝗灾。

    蝗虫几千来从来没有被消灭过,就像三体人很难消灭光地球人一样。

    所以治理蝗虫,不能一朝一夕,需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而温越前世并不善于农业。

    对于如何种田,如何防御灾害,他甚至还不如这时代寻常的一个屯田官。

    因此如何抗灾抑制蝗虫。

    民政局上报几个方案,只要可行,温越都一一准许。

    “进入关外的灾民难民,按照之前的方案,第一时间都是安置收容所,有医士负责监管,以防有瘟疫蔓延。”

    李昌荼继续道:“现在流入关外的灾民难民数量已经有六万之多,按照规划,这些人可以送往北方,慢慢收回锦州等地。只是这样下来,将军,这库房中的米粮又不多了。”

    听到这话。

    温越揉揉额头。

    不知怎么的,从来到这明末,这粮食问题,始终萦绕不去。

    眼下大明天灾不断。

    温越手上的银子是越来越花不出去了。

    从外面买粮进来,也越发困难。

    尤其是近些月来,大明米粮价格飞涨,十几两银子才能买到一石米粮。

    而且还有价无市,没有人愿意在这关头,出售救命的米粮。

    温越手上的银子,都要变成没有用的石头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