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一语短篇小说 > 求佛的尽头是无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晋南北朝前期,南印度国三王子在树上睡觉时不慎跌落,眼前迷雾重重,他在迷雾中穿梭,见到了一个白衣老者。

    三王子问:“这是何处?”

    老者回答他:“对于你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就算告诉你,你也不知道。”

    三王子很是不屑:“这是我的国土,将来我还要在这里继承王位。”

    老者说:“你目前对自己的处境都不能把握,将来的事能肯定吗?我看你还是随遇而安吧。”

    三王只觉得他是在故弄玄虚,随口问道:“不知道迷雾什么时候散去呢?”

    老者答:“你所见到的都是虚幻,在我看来什么都没有。”

    老者是专门在这里等三王子的,他知道三王子的过去与未来:“今天你将遭遇凶险,九死一生,然后和我一样一坐九年。”三王子十分讶。

    老者说:“我就是你。”话音刚落,云开雾散,有护卫来报,王上得了怪病,危在旦夕。三王子即刻骑马回宫,谁知路遇杀手,幸好他武功高强,侥幸逃脱。

    想起老者的话,三王子惕然心惊,王上被冤魂附身,突发怪病,命不久矣。他立诏传位给三王子。大王子意图夺位,杀手就是他派去打,谁知三王子竟然活着回来了。

    此时王上被冤魂所困,陷入癫狂,幸亏迦业一支的传人,般若多罗大师赶来搭救,冤魂全家被王上所杀,王朝也被王上所夺,怨念其身,大师用佛法为他超度王上,暂时保住性命。

    二王子奉上一颗宝珠,大师有意考教三位王子,遂问道:“这世上还有什么东西比这颗宝珠更珍贵呢?”

    大王子说:“宝珠可以照亮世间万物,没有其他宝物可与之相比。”

    三王子答;“宝珠之光,只能照耀他人,却不能自造。我认为世上最宝贵的是智光,智光就是智慧之光,它不但可以照亮人的内心,还可以辨明是非。”

    大师与三王子快问快答:“诸物之中,何物无相?”“诸物之中物起无相。”“诸物之中何物最高?”“人物最高。”“何物最大?”“法性最大?”大师满意的点头,此子颇有佛缘慧根,便有意点拨。

    见他在窗外沉思冥想,大师问:“你是不是有很多事在想?须知过去的已成事实,将来的也没什么可想。三王子的智光忽明忽暗,若能抛开杂念,专心修行,将来必能弘扬佛法,普度众生。”

    不过现在的他还很难放下身份地位。大师留下一句话:“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这句话暗含佛家空之根本。

    三王子苦思无果,决定放下一切出家修行。他来到般若多罗大师所在的寺庙,想拜他为师。大师问他为何要出家,三王子沉默不言,因为任何答案都无法表明他的求佛之心。

    大师说:“既然你有求佛的决心,那就先去盖座稳固的自修寺,以表心迹吧。”三王子开始修建自修寺,以前他是养尊处优的王子,如今却要砍柴和泥,风餐露宿,但他意志坚定,眼看自修寺即将建成,突然出现了两个人,把他的房子撞成了废墟。

    那一刻,失去的痛苦袭上心头,三王子只能重新搭建,可这一次却被一场暴风雨给吹倒了。三王子没有放弃,再一次重建了自修寺,建好之后,他又亲手将它毁掉,因为他在一次次的得到与失去融悟出,人一旦有了求的执念,就注定了失去,佛道修行,不在别处,而在心中。

    大师很满意,真是给三王子剃度出家,第一刀斩除一切烦恼,第二刀四修一切善法,第三刀愿度一切众生。大师赐他法号达摩,并提醒道,我死后67年,你才可以去震旦传法。

    60多年后,达摩佛法今生已然成为一代宗师,他决定前去中国挑选一名衣钵弟子,让禅宗在中国发扬光大。

    公元520年,达摩祖师东渡震旦,当时的中国正值南北朝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佛教因此兴盛。

    在北魏的一座寺庙里,有一个名叫神光的和尚,虽已入佛门,但却放不下执念。他出家之前曾是一员武将,杀孽深重,常在午夜梦到与人厮杀,不得安宁,每每从噩梦中惊醒,他便会去井边洗手。

    南朝国度,达摩赤脚而来,东林寺奉诏接待。僧人们疑惑,达摩大师远道而来,随从寥寥,且不带经书,如何传法?

    讲经堂上,达摩未留片言,便开始寂寞打坐,随后起身离开。

    众僧更加疑惑。一个僧人随口问道:“在污泥之中长出清洁的莲花,为何人们只采莲之洁净,却不提泥之浑浊?”

    达摩笑曰:“不变,随缘,随缘不变,污泥能生莲,也是好泥土,凡事无好无坏,只是因人而异。”

    一个小和尚点头认可,另一个僧人举拳便要打这个小和尚。达摩问:“你现在是手握成拳,还是拳握成手呢?”另一个和尚说:“这就等于是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众人争论,达摩开始道:“没先没后,两者都对。”

    另一个和尚激动的说:“大师之言,一切随缘。切莫执着,普通人随缘,即便得道者随缘不变,修行先修心,不求不真,不愿不变。”

    可胖僧人还是不明白。达摩说:“那你去找一个能让你明白的人,那个人不是我,而是你自己。”

    胖僧人刁难到大师:“你算是开了悟的人。我想请问你死后要去何处呢?”

    达摩说:“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死。”

    胖僧人心里起了无边的嗔念。为了平息嗔怒,他带领弟子去进寺打坐修行。可这些静坐的僧人并不能安心。有人想起食物,咽起了口水,有人稍有风吹草动就开口说话,有人附和,有人教训,有人洋洋得意。很快,所有人都破空了。

    达摩不禁摇头:“坐禅岂能成佛?”有人问:“那怎样才能成佛?”

    达摩说:“要知道,佛并无一定的形态,而禅也并非坐卧,你们只知道打坐,却不知为何打坐,这样便永远不见大道,要想见大道,需从根本上修行,心即为根本,最从心生,还需从心灭,一切善恶皆由心起。”

    次日,梁武帝召见达摩,两人一见如故。梁武帝问:“自正登基以来,修佛寺、造佛像、抄写经券,供养僧侣无数,敢问大师正有何功德呢?”

    达摩说:“无功无德。这件事好比事物之影子,说是有,实际上却是没有。”

    梁武帝问:“那做什么的事才算有功德呢?”

    达摩说:“洁净圆满的得道者才算有。这种功德是求不得的。”

    梁武帝又问:“这世上有没有佛呢?”

    达摩说:“没有。”

    梁武帝脸色一变,质问道:“身为僧人,你可知道你自己是谁吗?”达摩淡然:“不知道。”梁武帝大怒,赶走了达摩。

    达摩觉得梁武帝还在执着中沉沦,他和那些和尚一样,所求只在表面,执着于成佛者,便不能成佛,没有找到有缘者。

    达摩决定北上少林。再一次,神光和尚从噩梦中惊醒,他梦见有人前来寻仇,他又来到井边洗手,但却洗不掉手上暗红的胎记。他只能向师傅求教。

    师傅说:“我不是说过吗?昨日种种昨日死,你多念一些经文,今日种种今日生,你以后的修为会在我之上,一念之善,也可成佛。”

    神光疑惑,这是儒家之说。师傅开解道:“儒是道,本是一家,哪有分别呢?最重要的是心安理得,无需执着。”

    达摩准备渡江北上,可船家却不让他上船。达摩也不恼,就地打坐观想,忽然一个小女孩落水,他翻身而起,一苇渡江,救下孩童。

    到达北魏后,有人向他讨教佛法:“心、佛以及众生三者都是空,无圣、无凡、无思、无受、无善无恶,一切皆空,对不对?”

    达摩生拳便打,生人惊讶,达摩说:“你既然说一切皆空,那何来痛苦?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道的事物才是真理。”

    僧人顿悟,跪倒便拜,五体投地。

    达摩北上来到少林寺,但却没有静室修行,而是选了一个山洞面壁打坐。被少林僧人发现后,他还是静坐不语,如磐石是枯木住痴让人每天给他送饭,可他一次都没吃过,偶然有一次吃了,但其实是喂了蚂蚁。

    达摩枯坐半年,滴水未进,闭口不语的神迹被传开了。两个小和尚好奇的来到达摩洞,为了测试达摩是不是真的不动,一个调皮的小和尚竟然把一根针扎进了达摩的胳膊里,可达摩依然纹丝未动,这个事件很快就传到了梁武帝那里,他很好奇这个少林寺的不倒翁究竟是谁,所以找来自公大师解惑。

    自公大师说:“这个怪异的圣身就是达摩。”

    梁武帝不信,因为达摩当年竟然说他毫无功德,这怎么可能?至功大师解惑道:“达摩说的对啊,皇上本来有功德,但常挂在口中要人称赞,便是刻意贪图功德,善恶抵消,也就没有功德了。”

    梁武帝又问:“那他为何说没有佛的存在?”

    至公大师说:“皇上须知佛本身并不是实物,只存在心中。皇上既然问佛在何处,那皇上心中便无佛,又何来有佛之力呢?”

    梁武帝仍有疑惑:“那他怎么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呢?”至功大师感叹道:“看来达摩大师已经达到无我之境了。”

    梁武帝下令,让彭将军把达摩大师请回宫来,可达摩已经入境数年,不吃不喝,毫发无损,他已经修成了金刚神宫,无论是人台马拉,他都岿然不动,稳如泰山,彭将军只能放弃。

    梁武帝得知后感叹:“难道我真的与佛无缘?”

    至功大师说:“说是无缘,却是有缘,有缘无缘,全在一念之间。”

    梁武帝顿悟,不再强求。达摩面壁九年,其实一直在神游各界,寻找衣钵弟子。最终他选定了神光和尚,达摩化身为兔,前去度化。

    兔子在神光的梦境中口吐人言。醒来后,他把此事说与师父,师父认为他机缘已到,让他跟随梦中子嗣向南而行,必能悟道。

    神光拜别师傅,向南而去,半路,他从一群官兵手中救下了一个女孩,女孩便是达摩所画的那只兔子,此番也是点化,与他两人结伴而行。

    路上,女孩掉进了一个水坑,神光替他烤干衣服。女孩换衣服时,神光道心微动,欲念翻腾,不过他仍能坚守本心,没有臣服于色欲。

    在女孩的引导下,神光向着达摩洞而去,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终于到达。为了展现自己求道的决心,他在大雪中长跪不起,等少林僧人发现时,神光已经变成了雪人。

    终于,达摩醒了,长针被他逼出,他睁开眼睛,翩然转身,九年未言。他说的第一句话便是给神光的:“你跪在雪中已经三天三夜,有何所求?”

    神光道:“请求大师为我安心。”

    达摩问:“你心有何不安?”

    神光道:“我虽然自力求道,但总有不安之时。”

    达摩说:“那将心拿来,我为你安。”

    神光道:“我怎么找不到那颗不安的心啊?”

    达摩说:“我已经帮你安好了。你向我求法,首先就要反省你自己,求安得安,能让你安心的还是在你心里。”

    达摩缓缓起身,在崖壁光影下缓缓念叨:“若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神光看着自己手上的胎记,决定了却前世因果。他挥刀断臂,血洒当场。

    达摩甚慰,说:“你已经有断臂求法之决心,那还有何不可能?现赐你法号慧可。”

    此时一伙强盗闯入了少林寺,盗贼见少林寺香火颇旺,遂起了谋财之心。

    为首那人嚣张跋扈,忽然主持带众人下跪,他们并不是叩拜匪首,而是拜见达摩大师。此时的达摩已是超凡入圣,飘然如仙,举手投足之间便打败了众土匪。匪首射出一箭,达摩弹指接下,匪首又射出火矢,达摩就地打坐,任由熊熊烈火焚烧他的躯体。

    众僧人围坐念经,为达摩超度。为首的强盗被眼前超凡的一幕震撼到了,他放下武器,消失在风雪中。

    忽然,木鱼声起,达摩再次出现在庙里,佛法修之大乘,即身即灭,随缘任用法灯长明。

    达摩转身道:“各位师兄弟,你们身体虚弱,在我离开之前,就要传授你们一些锻炼筋骨之法。武功和文字都是一样,有动态和静态的一面,日常生活也是如此,你们想要参悟禅机,就需用心观察,一一举手一投足都有其禅意。”

    数年之后,传道暨成,达摩将要返回天竺,他让众弟子将自己所学的心得说给他听。

    一弟子说:文字在阐明佛法真谛,不可执着于文字,但却不可舍离文字。”

    达摩道:“你只得到我的皮而已。”

    另一弟子说:“滴水火风,皆为空言,而鼻舌生矣,也非实用。而我所见,却无一法存在。”

    达摩道:“你也只得到我的骨而已。”

    慧可上前只是叩拜,不发一言。

    达摩道:“你总算得到了我的精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达摩把衣钵传给了慧可,他便是禅宗二祖。达摩嘱咐道:“在我过世200年后,一钵传至六祖,便无需再传,因为那个时候禅宗法门已经传遍各地。不过知道的人多,而行道的人少,说理的人多,而悟理的人少。所以你不可轻视执迷不悟的人,任何人在一念之间都会弃恶从善,记住无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达摩去世三个月后,有人看到他挑着一只鞋飘然西去,那人把此事说与庙里僧人,僧人愕然,关于达摩祖师一鞋西行的传说,皇帝听闻后更是愕然,未求真假,下令开棺。结果见棺内果真只剩下一只鞋。

    当时达摩祖师已经150岁,关于他的传说“一苇渡江,断臂求法,一鞋西行”在当时的中国广为流传。

    自那之后,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演化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我只说自己比较有感悟的一点吧,达摩临终前嘱托禅宗传之六祖,便无需再传。因为那个时候,知道的人多而行道的人少,说理的人多而悟理的人少。说这话时,达摩不悲不喜,不怨不痴,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世人终究会淡忘禅宗,但也无需执着,因为禅宗已经渗透尽世人心理自然法则,万物演化之根本皆是无此。修佛的目的是无佛,传道的尽头是无道。

    最后说一点通俗的,有一种说法是,这个世界是唯心主义的,他为你而生,也为你而灭。睁开眼,这个世界因你而存在,闭上眼,这个世界因你而消失。你放下了,整个世界就松弛了,你平和了,整个世界就安静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