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东风-17,九州之矛!

第一百六十五章 东风-17,九州之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乘波体超高音速弹道导弹,在YF-21激波风洞之中,试验了成百上千次。

    终于基本完成了气动布局的设计,进入了实物测试阶段。

    “最近一次风洞实验表明,即使是在大气环境之下。”

    乔阳一边翻着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各种数据图表,一边给张星扬做着最新情况报告。

    “我们的乘波体弹道导弹,依靠着速度和气动效能形成不对称压力。”

    “能够使得弹头以6马赫左右的速度,在垂直面上进行曲面跳跃。”

    “末端突防方面呢?”

    中段速度张星扬这会儿不是特别注重,毕竟在这个时间节点,各个国家的中段反导技术都还没有发展起来。

    能够做到中段反导成功率90%以上的反导武器系统,还不存在于这个星球之上。

    目前,大家的反导科技技能树,基本上都点在末端反导之上。

    这也是为什么张星扬会更关心导弹的末端突防能力。

    在这个时代,末端突防能力更加决定你是否能够突破对方的防御网,达到进攻目的。

    “末端突防速度现在最快能到7.2马赫。”

    乔阳即使是不看桌子上的数据报表,也能够准确地说出目前乘波体弹道导弹的末端突防速度。

    “不过星扬哥,你也知道。”

    “乘波体弹头,末端突防的时候,不像其他圆锥体弹头,可以通过自旋的方式提高速度。”

    “所以,在不提高其他方面的情况之下,这个速度已经是极限了。”

    “这个问题不大,新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已经在研发之中。”

    张星扬并没有对乔阳进行过多的苛责,毕竟他很清楚乘波体构型的技术实力到底能够达到什么程度。

    在不提高火箭发动机推进速度的情况之下,乔阳所说的速度确实是已经快要毕竟弹头在末端突防时的极限。

    按照张星扬曾经自己计算的结果,在不进行体型上的改变,并且改进发动机性能的情况之下。

    单单依靠气动布局来提升弹头的末端速度,最多也就只能够达到7.3马赫左右的速度。

    也就是说,乔阳他们现在的气动外形设计,已经近乎于逼近了设计理论上的极限。

    乔阳之前也曾经听张星扬说起过,他们现在使用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只不过是过渡产品。

    在后续型号上,能够有性能更加优秀的发动机供乘波体弹道导弹使用。

    “大概还需要多长时间?”

    “今年我们能够用得上吗?”

    乔阳有些急迫地对着对方从容不迫的张星扬说道。

    手上的数据图表一目十行,张星扬不停地在自己心里做着归纳分析。

    对比乔阳他们通过超算计算出来的结果,两者之间并没什么差距。

    “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的多模态状态切换,还没有完成研发。”

    看完了手上的一组数据,张星扬这个时候才抬起头来看了看自己面前的乔阳说道:

    “今年之内,你们应该是用不上了。”

    “不过两年之内,应该就能够完成研发。”

    “过去的固体燃料发动机,换装了全氮阴离子盐之后提升效果不是挺好的吗?”

    “用得着这么着急?”

    乔阳这时候有些靦覥地笑了一下,流露出一丝青涩。

    “这不是听到好东西,有些忍不住了嘛。”

    “现在的固体燃料发动机,还是挺好用的。”

    “不过主要提升方面还是在能量释放时间方面,提升的是导弹的射程。”

    在不使用全氮阴离子盐作为发动机燃料的情况之下,乘波体弹道导弹的射程在两千四百公里左右。

    这其中,需要启动导弹发动机的阶段主要是初始段和末端。

    在初始段,导弹发动机的作用主要是尽快将弹道导弹运送到大气层之外。

    在末端,导弹发动机主要起到提速和机动突防的作用。

    至于导弹的中段飞行过程,乘波体导弹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特殊构型和不对称大气压,在大气层内“打水漂”。

    使用了全氮阴离子盐的情况之下,导弹的射程大概能够提升到原先的三倍,达到七千两百公里。

    “其实单从燃料效率角度来讲,导弹射程是能够得到更大提升的。”

    张星扬暂时停下看自己手中的数据图表,给乔阳解释了一番为什么燃料效率是传统燃料八倍左右的全氮阴离子盐,对于射程的提升左右只能够达到三倍。

    “不过为了防止敌人的反导系统打击,我们做了一定程度上的妥协。”

    “乘波体弹道导弹的大气层外飞行时间,不足整个过程的百分之二十。”

    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飞行,因为没有空气阻力的原因,消耗的燃料很少。

    在这一过程之中飞行的越远,导弹的射程也就越远。

    一般来说,这一过程能够达到整个导弹射程的百分之七十!

    但是在大气层外飞行的时候,因为导弹的飞行姿态稳定,信号特征因为不容易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

    飞行轨迹的预测工作更加简单、精确,所以更加容易进行反导工作。

    在鹰酱反导系统的多次测试之中,都采取了这种中段拦截方式,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而乘波体弹道导弹的大气层外飞行时间和距离都很短,根本不给对方在此阶段进行反导攻击的机会。

    而在乘波体弹道导弹进入大气层之中,因为独特的“打水漂”弹道,虽然有着较为明显的上下起伏轨迹,但是对于超级计算机来说,计算难度直线上升。

    这个时候,想要做到像大气层外时那样准确的轨迹预测,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能够在大气层之内,通过大气压差进行快速移动,但是对于燃料的消耗还是之前的好几倍。”

    “能够达到目前这样的射程,已经是实属不易。”

    张星扬说完之后,似乎又想到了什么说道:

    “不过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射程,目前已经够用了。”

    七千两百公里的射程,以及能够威胁到鹰酱在太平洋上的夏威夷海军基地。

    这对于国内而言,又多了一张能够在战争之中使用的底牌。

    并且这是一张使用之后,对方没有任何办法破解的底牌。

    乔阳明白张星扬没有仔细说出来的话之中包含的内容。

    不过他还是有些贪心,有些感慨地说道:

    “要是能够威胁到他们的本土,就好了。”

    如果要能够直接威胁到他们的本土,最少需要一万公里以上的射程。

    当然如果从国内最东端到阿拉斯加,那就不用那么远,只需要不到五千公里。

    现在的乘波体构型弹道导弹,就能够完成这样的打击。

    以常人看来,只能够做到简单浏览的速度,张星扬看完了最近一百次激波风洞实验的数据图表。

    “从最近的实验数据看,风洞实验的效果已经不明显了。”

    乔阳对于张星扬变态一般的记忆力和计算力,已经没有了刚刚见识到的时候那种震惊。

    不过还是稍微愣了一秒钟,才回过神来说道:

    “确实是这样。”

    “单纯的启动外形设计,感觉已经走到了终点。”

    张星扬从办公桌前站起身来,狠狠地伸了一个懒腰。

    听到浑身的骨头,噼里啪啦作响之后,这才说道:

    “可以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了。”

    ——

    在进行第一次乘波体构型弹道导弹飞行实验之前,首先进行了命名工作。

    将这一型弹道导弹正式名称确定了下来。

    东风-17!

    一个日后,即将会大量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之上的名字。

    “星扬,第一次试验感觉怎么样?”

    “有没有信心能够成功?”

    老首长拍了拍张星扬的肩膀,笑容慈祥地问道。

    作为负责国内弹道导弹方面事务的人员,东风-17的首次飞行实验,老首长心里估计比张星扬还要紧张很多。

    这一点,从他的手劲几乎要将张星扬的肩膀给拍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来。

    “我对它有信心。”

    张星扬揉了揉自己有些发麻的肩膀说道:

    “最起码在飞行稳定性和射程方面,是有信心的。”

    “当然隐身性方面,也有足够的信心。”

    东风-17,未来将要面对的,是敌人最为先进的反导武器系统。

    而对于反导系统来说,反导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即信息侦查、预判目标轨迹并引导拦截导弹飞向目标、最终拦截目标。

    其中侦查阶段是后两者的前提,也是目前世界上大家努力攻坚的方向。

    主要是通过弹道导弹的红外和电磁信号特征来进行侦查。

    红外特征很难有办法进行隐藏,毕竟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的时候,弹体之上的温度可能会高达数千度!

    根本没有办法隐藏它的红外信号特征。

    除非有办法,能够让它在高速飞行的同时,还不会产生巨量的热量。

    但是那样的科技,即使是在一百年之后,都是属于高端科技。

    那需要在弹体之外构筑一层特殊的场。

    所以,唯一能够想办法进行隐藏的就只有导弹的电磁特征。

    这方面,东风-17主要是通过在弹体表面覆盖一层复合隐身涂层来实现。

    来降低雷达能够探测到的电磁特征。

    在隐身涂料这方面,火箭研究院下属的材料实验中心刚刚研制出的新款涂料,性能十分优异。

    能够有效降低百分之八十的雷达反射。

    而且考虑到弹道导弹所要面临的情况要更加极端一些,隐身涂层需要面对更高的温度。

    在高温情况下,虽然会出现材料烧蚀、升华现象,但是对于隐身涂层的削弱并没那么强。

    高11米的导弹,静静树立在发射架上,等待发射时间的到来。

    这个重达十五吨的大家伙,正在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实际飞行。

    虽然已经在YF-21激波风洞之中,完成了上千次的飞行实验。

    但是风洞吹出来的模拟情况,和真实飞行之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毕竟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东风-17乘波体弹道导弹,其实在设计之初是要采用发射车发射,不过目前发射车的配套研制工作还没有完成。

    所以只能够采用这种近乎于导弹井形式的发射方法。

    “和导弹配套的发射车,什么时候能够研发?”

    “老首长,您知道吗?”

    对于这一件事,张星扬也是比较好奇。

    毕竟一辆好的发射车,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导弹的性能。

    “底盘已经完成了研发工作,目前的难点主要是各个系统的整合工作。”

    提起这件事,老首长也是有些头疼。

    导弹发射车,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它不仅仅是导弹的发射架那么简单。

    还包含发射控制系统、测控系统、供配电系统、通信系统、定位定向系统。

    在通信系统接到导弹的发射命令之后,需要将发射车快速从行驶状态转换到发射状态,然后将目标数据传输到导弹计算机之中,再通过控制系统完成导弹的快速起竖,最后完成导弹的发射工作。

    在发射完导弹之后,导弹发射车还需要快速地离开发射阵地。

    因为东风-17是新一代弹道导弹,各方面的性能指标都很高。

    同样的,对导弹发射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发射车具有高机动性、快速调下和起竖、快速精确定位定向、高度隐蔽性、高度自动化等等。

    这样就导致导弹发射车的研制工作进度非常的缓慢。

    毕竟这些都是之前,汽车生产单位没有接触过的技术。

    “如果不出现意外,大概还需要两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完成新型导弹发射车的研发工作。”

    老首长有些无奈地说道。

    看到导弹进度如同神速,他也希望发射车的速度能够像导弹一样。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只能够算是一种奢望。

    “导弹准备工作完毕,请下令!”

    就在张星扬还在和老首长谈论东风-17配套导弹发射车的时候。

    一名刚刚完成导弹检查工作的工程师,小跑过来汇报导弹在发射之前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

    马上就可以开始发射工作。

    “目标观察站和路上的跟踪站,都准备好了吗?”

    老首长在听到对方的汇报之后,转过头看向张星扬问道。

    “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导弹研发工作进行了将近两年的时间,终于要迎来第一次测试工作。

    这把张星扬重生以来,锻造的最强武器,终于要向世人张扬它的锋芒!(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