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大乾监国太子 > 第261章:夜泊秦淮,太子风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自白马寺开始,朝廷的监察御史、锦衣卫两个官署立即出动人手,对大乾天下各地寺庙、道观进行了清查。

    一时间,和尚们顿感大难临头。

    有人连夜带着钱财逃跑,也就发生了好几起和尚横死荒野的冤案。

    也有人直接躲进了当地的士绅、豪商、官员的家中,意图躲避朝廷的追查,从而躲避罪责。

    更有一些,当天晚上,寺庙就突发火灾,一场大火,直接烧了百年古刹。

    然而,对于这些,朝廷是不怎么在意的。

    寺庙的和尚要查,当地的官员、士绅、豪商也要查,还要在衙门设立登闻鼓。

    若有百姓有冤屈,都会想办法去击鼓鸣冤。

    这般大的动作,当真是让人看足了热闹。

    邸报上也随时报道,每一天,都会出现新的数据,看得不少人拍手称快,大叫,查得好!

    萧奕在当晚,就住进了行宫中。

    没有想象中的有人夜袭行宫,直接来一个解决问题的人。

    或许,他们也都清楚,太子殿下身边有着三千人马,也很清楚,太子殿下本身的武力值就非常高。

    除非他能找到一万人,还是一万精锐。

    就算是如此,可能还有大的风险。

    要知道,监国太子可是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还能全身而退。

    蒙元铁骑如何?

    最后却节节败退,根本就不是监国太子的对手。

    他们从那里去找那一万精锐啊。

    而且,也有不少人都有着侥幸心里,或者说,萧奕不是朱元璋,直接杀得血流成河。

    大乾依法治国,他们也清楚自身的罪责,罪不至死。

    至于那些知道自己死罪难逃的,也有一些,直接在当晚就自裁谢罪,留下了悔恨书。

    也有一些,自然也等着锦衣卫上门。

    谈什么夜袭监国太子的行宫?

    开玩笑。

    他们哪里能想到自己会有今天,哪里会提前养那么多的死士啊!

    真正有实力、有人手的贪官污吏,早就被整顿了。

    萧政当初在江东之地,那也是杀得血流成河了好不,如今的官员,也都是在那之后被提拔起来的。

    只能说,权力养人心,钱财诱惑人。

    大部分的官员一开始,也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后果,也不想去蹚浑水。

    可是谁让别人有的是办法拖他们下水呢。

    七天之后。

    萧奕下令,前往开封。

    开封算是河南道的省城,处于黄河的中下游,行宫什么的都还在,军队也有地方安置。

    而当萧奕和许敬礼等一起到了开封城外,开封太守就带着一众官员迎接。

    同时,还有一些官吏、和尚、道士被绑着。

    于是乎,开封太守在行礼之后,当即就宣布了绑着的这些人的身份,以及他们身上的罪责。

    同时,恳请太子殿下派遣监察御史、锦衣卫再一次清查,看是否存在冤情。

    最后自然是表达了自己拳拳报国之心。

    看看。

    什么叫做专业?

    这个就叫做专业!

    萧奕自然不会伸手打笑脸人,连忙扶起了开封太守,表扬了他的功劳和忠心。

    君臣两人犹如知交好友,有说有笑地进入了城内。

    监察御史、锦衣卫却直接接手了那些被绑着的人,该复查的自然要复查。

    而在开封逗留的时间就比较短了。

    因为开封太守所作所为确实没话说,是一个会来事儿的人,也表现得刚正不阿。

    有功就赏。

    爵位、待遇什么的,自然也都提了一级。

    七月廿五,萧奕一行终于到了江东金陵城。

    有江阴文士钱谦益、周延儒二人在城前,伏阙进言。

    内容驳杂细致,既有劝太子殿下亲贤臣、远小人之说,又有建言重视教育、鼓励农桑、重视海商、广纳谏言等之论,还有劝太子殿下更改官制的。

    对此,太子殿下接受了他们的文书,却没有接见这些人,而是明白以告,待他巡视之后,自会和燕王一起在金陵城召开针对东南的政治座谈会,届时东南士民皆可当面言事。

    两名文士无奈,只能在金陵城暂时住下,好等着那个什么座谈会的举办。

    然而,话虽如此,一直到八月初,也不见燕王殿下出面,更不见太子殿下下令召开座谈会,而是每日游山玩水、好不自在。

    如此这般,流言蜚语也就慢慢传开了,说什么,太子殿下一直在京师长安坐镇,后来也都是北征,从来没到过东南这边,所以这一次见到了东南鱼米之乡,见识到了东南的繁华,就有一些流连忘返了。

    而随着这些流言蜚语传开,倒是让不少人本来还很着急,如今却又不急了。

    看,太子殿下都喜欢秦淮朱雀桥、乌衣巷。

    甚至是也喜欢听后庭花呢。

    话说,马上就临近中秋佳节,各处达官显贵、士人豪绅什么的,也都闻风而动,到了这金陵城。

    大家也都以为,那个什么座谈会,应该会在八月中秋那一天开起来。

    也都在暗自筹备着中秋佳节的诗句,好在那一场座谈会的场上,当众吟诗,也好扬名啊。

    这人多了,也就热闹起来。

    趁着初秋来临,也算是秋高气爽了,便相约登高望远,一起商讨着如何在中秋佳节那一天上达天听。

    当然,也存了想要互相试探的心思。

    金陵城的鸡鸣寺,又称古鸡鸣寺,位于鸡笼山东麓山阜上,是金陵城最古老的梵刹之一。

    鸡笼山东接九华山,北临玄武湖,西连鼓楼岗,因山势浑圆似鸡笼而得名。

    鸡笼山背湖临城,满山浓荫绿树,翠色浮空,山清水秀,风景绮丽。南朝梁普通八年梁武帝在鸡鸣埭兴建同泰寺,才使这里从此真正成为佛教胜地。

    从此香火不断,一直传承至今。

    而在萧奕到达金陵之前,江东监察御史、锦衣卫两个地方官署行政长官就已经带着人,把鸡鸣寺上下清查了一番。

    除了寺庙之外,其余一切田产全部被抄没,然后开始以官府名义租借出去,收取的租金,非常少。

    而租赁的都是一些没有田产的,甚至是当年这些田产本就属于他的,又或者是一些贫苦的百姓。

    总之,朝廷有意阻止土地兼并,那些个世家大族、士绅们也都不敢再伸手了。

    邸报上报道出来的世家大族,也都很主动积极承认错误,归还了不少的田产。

    这时候,印花税也就起到了作用。

    由官府作证,世家大族交了印花税之后,地契也就完成了更改。

    还有一些,死守着地契不放的,觉得这是自己花钱买过来的,那些百姓借钱,还不起,只能是以地契来还钱,本就是天经地义,为何要还?

    然而,没过多久,监察御史、锦衣卫就上门了。

    这些人的手中或多或少那都是有着人命官司在身,又或者,其家财来路不干净,都是经不起调查的。

    至于还有一些只是发了一点财,犯得罪责不大,若是没有拔出萝卜带出泥,那自然还是相安无事。

    毕竟,世间一直也都是处于一个黑白之间,而不是非黑即白。

    回到眼前,不少东南的官吏、士绅、士子等等都来登高,待遇却是截然不同的。

    附近那些声望很高、桃李满天下、告老还乡的大员上来了,那一定是主持亲迎,独门小院清扫干净。

    还有一些捐过大笔香油钱的富户到了,也一定有知客僧小心接待,让来他舒舒服服地享受着金钱带来的服务。

    至于寻常善男善女来了,若不捐些钱财绢帛,却是不好进去喝杯茶水的。

    须知道,这鸡鸣寺的茶叶用的可是东南名茶西湖龙井,一块茶饼拿出去要等重黄金才可以换得。

    当然了,也有一些例外之人。

    比如说一些在东南颇有说法的士子、才子、学生名儒,虽然一点香油钱都不给,可若是不给人家备好茶,扫好房,说不得出去就要编排你鸡鸣寺狗眼看人低。

    到时候传扬出去,那肯定是影响鸡鸣寺的名誉,莫说茶叶钱了,就是香火钱恐怕就少的可怜。

    “太子殿下向来是雷厉风行,洛阳白马寺那一场斋宴,最后却成了鸿门宴,这一次的金陵座谈会,怕是也是一场风云会啊?”钱谦益一边在凉亭坐下,一边看着金陵城行宫方向,若有所思。

    周延儒也是有点儿忧心忡忡,开口道:“殿下有意要阻止土地兼并,引起东南大族之人心生不满,如今已经见了血,感觉事情不会就这么简单了解。”

    钱谦益喟然以对,说道:“没办法啊!太子殿下如日中天,偏偏又不按常理行事,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当然心忧不已……。”

    周延儒也叹了一口气,感慨道:“其实太子殿下此举并不出人意料,这些年他本就是这般雷厉风行、出人意料地做事……只是往年离得远,如今难得挨得近了,所以才会心乱如麻。”

    说白了。

    以前那叫天高皇帝远。

    如今嘛。

    太子殿下南巡,亲自坐镇东南。

    很多人自然都有一些慌乱。

    毕竟,在这之前,已经见了血。

    鸡鸣寺的好几个高僧都斩首示众了。

    也有好几个世家大族的子弟,甚至是偏房的人,都被缉拿归案。

    时间年的陈年旧案都被翻出来,重新审查。

    这般动作,东南这些个身处于乐土的读书人,谁又不慌、不忧心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