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寒窑仙赋 > 第137章 宋朝:靖康之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书接上回——

    自古以来,尚未有如此丧邦辱国的岁币纳贡条约被一览无遗的呈现军民百姓眼前,这一趟可谓是将赵宋的里子面子都丢了个干净。

    自从宋太祖玉斧划江至宋真宗檀渊之盟后,大宋基本就放弃了开疆拓土,除了用兵收复故土之外,宋国上下都没有太多开疆拓土的意思。

    辽国被金国所灭,辽天祚帝被俘后,除西辽外,辽的残余势力巳被金扫除。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自燕京返回金国上京后不到一个月,便病重而亡而在阿骨打死后,第二年的六月份,金太宗完颜晟继位。

    金太宗完颜晟下诏侵宋由完颜宗翰率领,由云中进攻太原;东路军以完颜宗望为主将,由平州攻燕京。

    金国大将完颜母从锦州出发前往讨伐,道君皇帝下旨教童贯自去处置此事,务必要处置妥当,教金国罢兵。

    童贯只得硬着头皮接旨,便赶往太原去,临行前也带上了赵良嗣同去。

    九月,金国进展迅速,接连攻占檀州、蓟州等地。

    完颜宗翰见得赵良嗣后,便痛斥宋廷背信弃义,赵良嗣听了完颜宗翰言语,只道只要金国息兵,一切都好商议。

    完颜宗翰大喜过望提出要宋国把河东、河北之地均割给金朝,宋金以黄河为界。

    童贯目瞪口呆,先命人好生款待金国使者,随后便召集闻焕章等人商议。

    由于金国南侵,宋廷上下一片混乱,主战派与主和派依然争执不下,另一边,徐秒云让扈三娘召见一众首脑,各军州兵马开始备战,倘若金军南下,定将迎头痛击。

    宋廷的软弱无能让人看了真是大开眼界。

    但是道君皇帝拒绝割地的消息传来,还让张叔夜稍有振奋,他马上跑来求见扈三娘和徐秒云,上表朝廷,出兵以抗金军!

    得到扈三娘首肯之后,张叔夜大喜过望,当即请了笔墨纸砚送上京城去。

    一个月后东京那里才传来消息。

    主战派李纲、黄裳、宿元景等人自然是一口附和,请道君皇帝下旨,但却遭到蔡京、童贯等人的反对。

    于是,扈三娘的奏表被道君皇帝否决了,因为皇帝这是不敢和金国打仗啊。

    扈三娘得到消息后,便召集诸将议事。

    又过了一个月,战报消息接连不断传来,金军进至燕山,燕山府官员,开城投降。大宋花大价钱赎回的燕南九州全部给还了金国。

    金国侵宋至中山府时,受到宋驻守中山府官兵的顽强抵抗,于是,金军绕过中山府接近黄河,黄河北岸州防守的士兵一听金兵来了,仓卒奔逃,不战自溃。

    道君皇帝还是没什么心思指挥兵马抗击金军的,他现在想的只有如何逃跑,逃到安全的地方去,继续做他的安乐皇帝。

    而他要做安乐皇帝,就必须依靠蔡京、童贯一党,他需要蔡京的理财、政务手段,需要童贯的军马支持。

    道君皇帝受李纲之言,禅让给太子赵桓,李纲、宗泽等人则是仰天长叹道:“忠奸不辨,亡国不远矣。”

    宋徽宗宣布退位,由皇太子赵桓即皇帝位。

    赵桓后庙号为钦宗,故史称其为宋钦宗。

    宋钦宗即位后,改明年元为靖康元年,根据徽宗的旨意,尊徽宗为教主道君皇帝,尊为太上皇,居龙德宫。

    时光匆匆,很快过了岁日,便来到了靖康元年正月初三日上。

    坏消息接二连三传来,金军东路军已经兵渡黄河,一路上宋军毫无抵抗能力,实际上朝廷也没有派出什么兵马前去抵抗,道君皇帝、蔡京、童贯等人听说金兵已经渡过黄河,都是惊慌失措,道君皇帝决定连夜向南逃窜,而蔡京、童贯等奸臣则决定追随道君皇帝。

    道君皇帝让位出逃的消息传到山东路来,张叔夜更是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多岁,随着他对道君皇帝的彻底失望,他对大宋的希冀最后全都放在了新继位的宋钦宗身上。

    宋钦宗当即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东京留守,想让李纲为他守东京,而自己逃往陕西避敌。李纲流着泪拼死清求,宋钦宗才答应不去陕西,留在东京。

    李纲怕这位新君又要逃跑,于是召集百官、将士,当众宣布说,皇上主意已定,再有人敢说离开都城出走的,一律斩首。

    宋钦宗又加封李纲为亲征行营使,全面负责都城开封的防务。

    李纲临危受命,当即组织军民全力备战。

    当晚,金兵即以火船数十艘顺汴河而下,进攻西水门。

    李纲亲自临阵,以二千名精锐步军布列城下,用长钩钩敌船,投石击船。

    又在河上放上杈木,挡住敌船前进,把蔡京家花园的假山石运来堵住西水门门道,防止敌船进入城内。

    经过一昼夜苦战击退了金兵的进攻。

    宋钦宗见得金军势大,软弱的一面又暴露出来,他虽然一面任命李纲为亲征行营使,负责防务,一面却派遣郑望之等去金营求和。

    李纲坚决反对割地,宋钦宗又惊又怒,当即传召李纲入宫问话。李纲坦然无惧,自入宫陛见。

    李纲方才参拜了,宋钦宗便大声叱问道:“何故私下扣住割让三地诏书?金军不得诏书,便不息兵,何以保全汴京?”

    李纲不慌不忙起身,道:“陛下莫慌,今日巡城,不日将有数路勤王大军到来,定可退敌。”

    宋钦宗怒道:“金军围城,勤王兵马来得再多,可是敌手?”

    李纲垂手道:“陛下容禀,勤王兵马精锐有二十余万军马,不必惧怕金人。待得二十万军马到了,在也不俱金人。”

    可惜的是二十余万勤王兵马未到,靖康元年三月,金军兵临城下,宋钦宗赵桓被金人掳去,逃跑的道君皇帝用也被抓住,康王赵构被岳飞救下,后宋钦宗赵桓死于五国城,时年54岁,史称‘靖康之耻。’

    二十余万勤王兵马虽然击退了金军,只救下了一位大宋公主,其他的人被金军带走,北宋悲歌,衣冠南渡,金国在靖康之难中俘虏了众多的宋朝宗室,康王赵构是其中的一位漏网之鱼。

    赵构从济州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即位为宋高宗,于鸿庆宫谒太祖庙,改元建炎,重建宋朝。

    衣冠南渡,亦作衣冠南度。语出唐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或中原政权南迁。

    后衣冠南渡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华-夏-族历史上有三次因动-乱而发生的大规模人口南迁现象,分别是:

    第一次: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

    第二次:唐“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徙;定都江宁府(南-京),建立南唐;

    第三次:北宋末,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

    其中,史学界亦有只认可西晋末与北宋末这两次为“衣冠南渡”(也有历史学者三者皆称),但在文学应用上,三次都冠以“衣冠南渡”者比比皆是。

    半年之后,为避金兵进攻,以巡幸为名,先后流亡至扬州,金朝也一路南扑,直逼杭-州,宋高宗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

    由于南方天候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

    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

    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才打开缺口,得以撤退,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

    ——未完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