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乾隆:大清?朕的大清呢? > 第三百六十四章、各有各的道路

第三百六十四章、各有各的道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背井离乡,万里迁徙。

    这对于住在风景如画的江北行宫的朱皇帝来说也就是动动嘴皮子的事情。

    但是对于下面的官员、移民来说,一不小心可就是要命了。

    朱皇帝不在乎路上死一点人。

    反正死的也过不是他家里人,至于到了地方之后还要打仗——没关系,大明有枪有炮。

    不就是一点土著么。

    枪炮随便就打死了。

    不过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这种人口大迁徙的人们来说。

    万里迁徙,确实不是什么特别愉快的经历,对大部分人而言,都是痛苦的回以比较多。

    金山总督府,金山河口往内陆大约一百多里。

    这里已经是一片蛮荒了。

    暴雨像是刀子一样噼里啪啦的砸了下来。

    闪电和惊雷在乌云之间翻滚。

    在不远处还能看到从天空垂落下来的电芒。

    在这样的环境下,大队大队的移民正在深一脚浅一脚向前走着。

    李忠义就在人群之中,泥泞的道路已经把官靴都沾满了黄泥,身上的大红袍官服也已经被泥水浸透了。

    手里的拄着一根木棍,肩膀上还背着火枪,腰上还插着刺刀。

    只是在这样的天气下。

    这一杆火枪基本上也没什么用了。

    以此同时。

    金山总督府的一个连的驻军负责护送这一队移民前往目的地。

    在道路两侧,明军的士兵们一个个手持长枪马刀,凶狠的目光盯着周围,似乎随时可以发起冲锋。

    这里是金山河口的边缘了。

    而这一队移民是新来的,人数足有五百多人。

    这一大队移民要在一个山谷平原上驻扎,距离金山城有些远

    之所以要在那个地方安排一个集体农庄,原因是在那里发现了铁矿和煤矿!

    挨着河口的铁矿和煤矿,储量未探明。

    但如果金山总督府这里办起钢铁工业。

    那对于金山总督府在此处的立足无疑是有足够的好处的。

    因此。

    这个集体农庄与其说是农庄,不如说是一个军户卫所。

    现在金山总督府已经准备在上海和广州招标了。

    招募钢铁公司入驻。

    而在这之前。

    必须要对这个区域进行牢牢的控制。

    而作为屯田官的李忠义就落得这个苦差事,带着人去那里建寨。

    那地方可真的不太平,

    北美土著是很凶悍的。

    一不小心,可能就把命丢在那里了。

    但李忠义也没办法。

    他本来以为来一趟就能回去了,结果现在.被借调到了金山总督府做官了。

    日后也不知道有多少倒霉蛋和他一样呢。

    “都快点走,要趁着天黑之前走出这里!”

    李忠义大声说道。

    只是他的声音在大雨瓢泼之下,根本就没多少人听清。

    金山总督府是瓢泼大雨。

    在中都的江北行宫同样是被大雨笼罩。

    今天朱皇帝没有去勤政殿处理政务,而是在日月湖的亭子上和几名后妃一起欣赏秋雨。

    “赵、金都是朝鲜两班大户,他们表面上不敢反对皇上评分土地的旨意,但在心底是肯定不乐意的,必然有二心,如果被他们找到机会,恐怕.”

    皇后罗芳梅皱着眉头说道,语气有些凝重。

    相比于朱皇帝。

    罗皇后倒真的是一位颇有“传统贤后”风范的皇后。

    把后宫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对诸皇子公主也尽到了责任。

    现在她关心朝鲜的事情,也是因为十四皇子未来会是朝鲜王,所以作为十四皇子名义上的嫡母,她关心一下也是应该的。

    朱道桦倒是咩有这个担心。

    他笑呵呵的说道:“朕这一番改革之后,朝鲜两班的豪户都要没落,若是老老实实做臣子,还能保全富贵,如是有什么贰心,那就是自己在找死了!”

    朱道桦当然也关心自己儿子的将来了。

    朝鲜的土改,就是为了把权力从朝鲜两班收回来的。

    大明国内的封建势力要清扫,朝鲜国内不合时宜的封建势力当然也要洗涤了。

    和中国不同,朝鲜的封建制度的本质是士族专政。

    所谓科举,不过是用来掩饰士族统治的一块遮羞布。

    朝鲜的科举是分成文科举、武科举和杂科三类。

    其中文武科举只有两班户可以参加,平民只能参加杂科,就是考中了也没什么前途。

    而文武科举考试又以文科举为尊,名目也是抄中国的,有生员、举人、进士什么的。

    而且比中国科举容易考,因为朝鲜的进士录取人数要远远多于中国。

    不过中了进士也不等于有什么好前途,关键还是要靠投胎,如果投在安东金氏、丰壤赵氏这样的豪门,基本上都是三考连捷,考出来后保准做大官。

    其中的猫腻,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所以朱皇帝给朝鲜设计的“资产阶级革命”路线,则是彻底扫荡两班豪门的势力。

    取消他们的特权!

    分掉他们的土地!

    剥夺他们统治人民的地方的权势!

    不过,在打压朝鲜两班豪门的同时,朝鲜的科举制度还是要保留的。

    而且还要参考眼下大明科举的规则进行改革。

    不再实行三科制,也将实行生员为官——未来的朝鲜王国同样需要大批地方基层官员去直接管理人民,而不是那种将人民和土地交给士绅管理的变相领主制。

    “另外,在投靠朝鲜议政府的两班没落户里面挑选几个官员出来,让鉴儿纳他们之女为妃,日后就让这他们做鉴儿在朝鲜的左右手。”

    这个时代的政治。

    联姻当然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朝鲜的文人大多出自两班,但不是所有两班都是豪户。

    莫落户也不少。

    所以这些人还是相对比较好控制的。

    “臣,李尚典,拜见吾皇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第二天。

    朱道桦就接见了一名朝鲜官员。

    名为李尚典,据说还是个颇有才情的朝鲜诗人。

    现在正操着非常流利的南京官话,向皇帝进谏。

    李尚典也是朝鲜两班出身,出于骊兴李氏,祖先是宋朝派遣到高丽的使臣,在四百多年前定居在朝鲜的。

    其实不少朝鲜的高门大户,都和中国的关系比较近。

    就算关系不近的,也会想办法和汉地扯上一点关系。

    另外,在朝鲜,无论是公文传达还是科举考试,都是使用汉字的。

    因此朝鲜的文官其实汉语汉话的水平都很高。

    李尚典是朝鲜国王李祘进贡给朱道桦的掌乐领班。

    其实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负责导演歌舞节目的导演。

    其实朱皇帝对朝鲜歌舞不怎么感兴趣。

    不过偶尔也会陪同后妃们看看能歌善舞的朝鲜人民编排出来的舞蹈。

    李尚典都不知道自己是走了什么大运了,居然能别朱皇帝单独接见。

    “那个是你的女儿?”

    朱皇帝手指向李妃怀抱着的小姑娘。

    “她叫什么名字?”

    “回皇上,小女名为李玉贞”

    朱皇帝点了点头,又看向坐在另外一边的罗皇后。

    毕竟是给皇子娶亲,皇后当然也要来过目一番。

    罗皇后却不是太满意。

    她端详了李玉贞一会儿,这小模样比朱皇帝的几个女儿差了不只是一点半点啊。

    不过这也不奇怪。

    这个李尚典也是相貌平平的,而且又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估计也娶不到什么好看的老婆。

    这要是能生出个红颜祸水来,怕不是基因突变了。

    “给鉴儿当个侧妃吧。”罗皇后看来是不太想要让一名不太好看的女子当大明十四皇子的正妃了。

    朱皇帝点了点头,看向了有些明白过来的李尚典说道:“朝鲜王李祘无后,朝鲜王室其余旁支无德,朕打算让朕的十四皇子朱宜鉴,也是朝鲜王李祘的外孙当朝鲜国王,另外还想要让你的女儿当十四皇子的侧妃,你可愿意。”

    “愿意,小臣求之不得。”

    李尚典面露喜色,急忙磕头。

    这个十四皇子要做朝鲜王的事情他也知道。

    自己的女儿做了朝鲜王的侧妃,那李氏可就是外戚了。

    “那就把她留在宫中教养吧,李尚典,伱现在是朕的亲家,对朝鲜之事,可有什么看法?”

    李尚典大概也没想到朱皇帝是问自己这些事情的,所以他也只好思索了半天,才小心翼翼的说道:“皇上,小臣认为若十四皇子为朝鲜王,那东学党可能会扶立李朝旁支为王。”

    “是吗?李朝治朝鲜四百余年,可还有号召力?”

    “有号召力也不多,毕竟也不是什么万世一系。”李尚典说道,“而且朝鲜一直是中华之臣,陛下是中华之君,册立朝鲜王,有大义名分。”

    朱道桦点点头。

    这个说法当然也是有点道理的。

    至少。

    从儒家的大义名分那一套出发。

    他们的李朝国王本来就是朱元璋册封的,是明朝的臣子藩王,不是独立国家的国王。朱皇帝废除李朝国王等于削藩,而且也没有取消朝鲜国王,只是将李朝换成朱朝。皇帝更换藩国之王当然是合乎名分的,朝鲜的儒林士大夫没有什么话好说。

    “据臣所知,东学党的目标是取消两班豪门的特权,惩治贪官污吏,平分朝鲜土地……”

    “所以他们的矛头是两班豪户?”

    李尚典苦笑道,他自己也是两班的一员,虽然是个没落户——当然了,这是在朱皇帝宣布他的女儿会是朝鲜侧妃之前。

    “朝鲜两班户极多,占了朝鲜全部人口的六成以上,大部分都是无权无势的失意两班户,也没有多少土地财产。”

    “如此说来,朕所以颁布的改革错失,也会得到失意两班的支持?”

    “正是!”

    李尚典说道。

    “若是皇上在朝鲜各地宣布平分土地,取消两班特权,再定下科举的时间,大部分东学党都会自行散去,剩下的贼寇,也可一举荡平。”

    “他们散不散都没什么关系,朕要平他们易如反掌。”朱皇帝摆摆手说道。

    “说起来,这个平分土地,在朝鲜颇得人心吧,东学党凭此口号可聚众百万。”

    听到这个问题,李尚典的面孔纠结了起来。

    “皇上,朝鲜国小民弱,想来都是以中华为父,事事效仿天朝,可是这平分土地.”

    “天朝自有国情,朝鲜土地平分之策,不适用于天朝。”

    李尚典心道:什么适用不适用的,你这是分别人家的地不心疼,分自己家的可就

    见到李尚典沉默不语。

    朱皇帝笑了笑说道:“天朝人口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汉地,其他入东北、蒙古、西域、东西伯利亚、南洋诸岛,全部是地广人稀,可开垦的土地加起来比汉地还多,所以天朝是有土地分给穷人的,汉地人均耕地三亩左右,如果进行了均田,得到了土地的农人,有谁愿意去关外,去南洋呢?”

    大明朝的土地去也是很多。

    根据农业部的估计。

    外兴安岭以南。

    包括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这一片广袤的平原,就能开垦出6.5亿亩左右的土地,在外兴安岭外还有一片有大河流经的平原。

    虽然说气候更冷一些。

    但也只是冬天冷,夏秋两季也和黑龙江这边差不多,也是难得的黑土地,也能种一集的麦子。

    另外在南洋。

    爪哇岛后世是能养活上亿人口!

    雨水充沛又有大量肥沃的火山泥。

    水稻产量之高让人咋舌,一年还能种至少三季稻子。

    在西域、漠南漠北蒙古可以开垦出接近一亿亩的良田!

    不算新大陆。

    大明朝就在周围扩张得到的田地。

    开垦出来就比整个汉地加起来都要多!

    这还没算上澳洲和新大陆呢。

    大规模的输出移民,大大缓解了国内人口增加的压力,同时还减少了对粮食的要求。

    这样一来。

    一个让原来的中国人不敢想象的问题出现了——粮食太多,怎么办?

    粮食是真的多。

    24亿亩耕地的产量必然大于12亿亩,而且除了24亿亩耕地之外,还有数量不亚于此的草场在生产牛肉、羊肉,所以食品的供应很可能将会不足转向严重过剩。

    所以现在在汉地,除非像是李忠仁一样,搞集约化的农场。

    像是之前的小家小户的耕作模式已经没有多少生存的空间了。

    粮食价格太低,种出来亏本!

    大明帝国扩张带来的了大量的集体化经营的资本主义农场,这些农场生产的粮食严重冲击了汉地市场,造成大量小农破产进入城市,或者前往远方的新土地上。

    这也让汉地的农业也开始走上了土地密集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

    所以大明帝国是不可能平分土地,也不可能压制土地兼并。

    朱皇帝甚至是在鼓励,推动这个过程。

    将大量的人口从精细化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成为工人,成为殖民者。

    但是依附于大明的朝鲜。

    当然是可以通过平分土地的方式来慢慢发展。

    晚一点走上工业化道路也不要紧,反正没有什么帝国主义敢来打朝鲜的主意。

    而在大明的工业化进程基本结束之后,也必然会有资本流入朝鲜。

    朝鲜日后也会成为大明帝国体系下的一个承接产业分工的地区,从而完成工业化改造的。

    但,朝鲜走的路,和大明,是必然有所不同。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