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 3 选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如果所有人能够坐下平等对话,仔细倾听,认真分析,从自身的感性和理性出发判断,总有人能够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成为赢家。

    这样的人,一般是有领导经验,或者能够在知识和道理上比大家看得更远,敢于提出新的出路的人。

    年轻人,就该勇于尝试。

    沈三问现在提供给他们这个机会。

    不过这十六人给出了不同的反应,每个人性格不同。有的人急躁好强,只能做先锋。平淡冷静的,适合做决策,内敛沉稳带着几丝势力的更加适合做领导。

    第一个发言的人无疑会比较有优势,三个人站出来,不过有一个人径直走到了沈三问前面,“我想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看法。”

    其他两个望着对方指望有人退回去的不得不退回去,他成功的抢到了话语权。

    沈三问很欣赏这种果断和一定程度上的激进。

    下定决心做的事情,自然要杜绝其他人抢夺的机会,先声夺人绝不退让,让其他人闭嘴。

    沈三问相信其他人也会欣赏一个人的勇气。

    这人先做了个自我介绍。

    “我叫王成,不是五姓七望那个王家,只是关内一家普通的书香门第。

    虽然年轻,但是我已经是家里主事的人了,族内的事都是我安排的,特别是学堂的事情,对于如何安排工作,我很有经验,希望能与大家合作愉快。

    下面说些我个人的看法。

    这次教育改革,就是将以往一家一姓的学堂开办成一村一镇所有人参与的学堂,学生来源更多,情况更复杂,也更难管理和安排。

    老师是负责授课,不可能顾忌到方方面面,甚至可能根本不懂如何管理这些学生。我们要做的工作,首先是将每个学生安排好,按照各自的水平划分给不同的老师,协助老师和同学熟悉起来,解决他们在学习和教授中遇到的问题。

    所以,我认为必须做好三点工作。

    第一,校内同学间的和睦相处,促进他们互相友好交流,不要因为姓氏或者父辈的矛盾,小打小闹的问题伤了和气。

    第二,协助老师做好学员的安排工作,从划分班级到授课、查验,以免老师只注意到学的好的人,忽略了一些努力却天份不够的人的问题,让每个人都平等的受教育,能学好。

    第三,是注重双方的反馈,对于一些坏学生、怪老师破坏教学影响整体的行为,及时处理,让教育活动更有效的进行。

    因为时间有限,我就说这三点吧,这也是我在管理家族学堂时候的一些经验,若是有遗漏的欢迎补充,希望大家支持我。”

    沈三问偷笑一声,这是个人才啊,感觉这三个名额有他一席之地了,这段发言亮点很多,从管理出发,突出个人优势,有些言论说不定还能击中人的痛处。

    最后一句还是个小陷阱,谁要是真的出言为他补充了,就算再出彩,大家都不会忘记这么个人先前有一段还算不错的论述。

    这段发言称得上是言之有物,有自己的见解,刚刚站出来的两人同时止步,估计是通过这段发言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而且失去了第一个的名头没必要急着说话了,打算多花些时间,让思路更完善一些。

    沈三问等了一刻,等到了第二个人。

    “大家好,我叫欧阳林,经常出席诗会,还是文部的作家,若是有我的读者,欢迎给我提些建议哦。

    对于教育改革,我有些不一样的看法。

    我属于教育的受益者,也就是王成口中的老师能注意到的那一部分人,不过老师能注意到我,绝不是因为我家境优越,而是因为我刻苦认真,付出努力,让他们看到了不同。

    爱才之心人皆有之,古语有云天妒英才,并不是平庸的人就活得长,而是没人关心他们是不是活着。

    所以我要为重才轻庸的教师辩驳一句,他们只是做了一个普通人做的。

    我认为!

    教育改革!

    无论怎么改!

    永远不会缺少脱颖而出的精英!

    一方水土能长出矮草,也能种出树木,无论受教育的人是谁,都会有学文水平的差别,都会有精英诞生。

    这些精英,才是大周需要的人,才是能推动大周进步的人。我认为全民教育恰恰是要发现这些聪明人,所以给了更多的庸人受教育的机会。

    那些自己都不努力的人,凭什么要求别人看到他们的难处,为他们出谋划策。

    所以,我想要为那些努力的人做些事,为他们的教育保驾护航。他们出身贫寒,比起豪门和书香门第,有太多的不便和劣势,会遇到种种困难。

    但是我想告诉他们,只要付出足够,便可以得到格外的关注和呵护,一样能有辉煌的人生。

    我想做的事,类似今天驸马爷做的事,检验他们的成绩,将他们区分开来,选出优秀的人,给予给多的照顾。

    我说完了,希望大家的支持。”

    同样的有理有据,还有个人的理想,下面想起了喝彩声。

    这很高明,若是想写从管理方面超越王成的提议是不容易了,反其道而行之,关注教育的客体,结合个人经历,为学而优的人欢呼和服务。

    这段话其实还可以拓展。虽然所有人都能受教育,但是那些学习能力和兴趣有限的人,自然不该在这件事上获得与那些志向在此的人一样的资源,否则就是教育的不公平。

    有这两个人的出现,沈三问就已经很满意了。毕竟他们一定程度上总结了教育委员会和考试的职能,其合理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的发言就比较糟糕了,可能是被前两个人的气势震慑,或许是真心没什么好的想法,提出的点在沈三问看来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要是没有第三个人出现,真的要勉为其难选出一个来平衡王成和欧阳林吗?

    大周这学校办的起来吗?

    沈三问记下了每个人的观点和发言时的优缺点,到最后还有三个人没说话,看样子也不准备说话了。

    让他从发言的其他人中选出一个人来,实在是特别不甘心。

    沈三问看向沉默的三人,“你们有什么想法也说一下,若是不想在人前说,我可以让他们出去。”

    第一个人愣了一下,然后笑嘻嘻的说道,“我没什么想法,我觉得王成说的挺对的,教育改革这么大的事情,得有有经验的人好好领导。”

    沈三问用笔记下“见机、追随者、能胁从管理”。

    沈三问又看向第二人,他一副不知道说什么的样子,最后出口的也是“不知道”,看来是真没什么想法。

    甚至还有选择困难综合症。

    还有些傻,你这时候夸欧阳林一句,为他扳回一城,他心里不知道有多感激你,不同意别人的想法,自己也没什么想法,那你进来看戏的?

    沈三问记下他的名字,决定好好看看他文书中陈述的理由。若是不合格,这评价也定了,“不堪重用,难以领导,实干交际能力均欠缺。”

    第三个人要聪明一些,他说,“有些想法但是不完善,还需要好好想一想。”

    这是有什么绝妙的好主意,还是想回家找智囊团,沈三问在心里暗自猜想。

    面前这人不骄不躁,也不是之前那个人那副愣头愣脑的样子,显得十分淡定,见惯了公主这幅模样,沈三问对这个人的想法很有兴趣。

    “其他人都退下吧,你留下。”沈三问吩咐道。

    其他几个人扫视几眼人群,然后纷纷出去,只是有人心怀忐忑,有人心里早已安定。

    王成胸有成竹,欧阳林倒是有几分不安。

    只剩下两人,沈三问问道,“不成熟不要紧,你说出来,我帮你完善。”

    那人先自我介绍,“我叫吴胜宇。”

    沈三问点点头,“好名字啊,寰宇之内无敌手,看来你父亲对你期望甚高啊。”

    “驸马爷说笑了”,吴胜宇轻笑道,“我更认同欧阳林的说法。”

    吴胜宇不慌不忙淡定从容,颇有大将风范,让沈三问挺满意的,不过这说一句顿一会,是什么个意思?

    他不说话,沈三问也一言不发。

    跟这种不喜欢多说话的人一起,总有种先开口就输了的感觉。

    吴胜宇是怕沈三问有说一句评价一句的习惯,特意给他留出的空间,沈三问不说话有几分尴尬,于是继续道,“王成的做法没有错,但是他只能管理学堂的秩序,不能让全民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一个名师能教出水平不同的学徒,最终大家敬佩和抬爱的还是只有那些能够得真传,有益大家生活的人。

    我的想法是对欧阳林所说的拓展。”

    “不错啊,”沈三问评价道,“欧阳林说的的确不够全面,他胜在从理想的角度打动人,说说你的看法。”

    有了他的认可,吴胜宇更加轻松,“是,他只说了选出优秀的人,给予照顾,却没有具体的措施,而且因此看轻了那些一时跟不上的人努力的潜力,也不可取。

    我心中已经有了良策,也更加具体。

    首先,检测的规矩,从第四年开始,每月检查一次。

    学文的头三年,是无所谓优劣的,大家都只是简单的识字,读不懂文章,更不用说写。文字对大家的影响有限,真正产生分歧的年份是第四年。

    第四年有勤奋人能用熟悉的字句造句作诗,有的人出口成章,更多的人只是识字,但是从不会运用学到的词,只是单纯的为学而学。

    他们学得再多,对于文学的意义也是止步于欣赏。不过学会文字,让他们能够在各自的生活工作中,记录下重要的事情,将技术和传承留下来,也不错了。

    为了让所有人真正能从教育中受益,必须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奖励学的好的,惩罚学的差的,让人知耻,明白前进的方向。

    其次,是检测的内容,应该向科举看齐。

    陛下设计科举以来,题型多变,风格不定,解题方式也灵活,能够让人多思多想,为一份好的答卷尽力。

    这对于能够接受教育的穷人而言,会是莫大的鼓舞,他们能够接触到类似科举的检测,以后说不定还有机会参加科举。

    很多家庭便会不自觉的要求小孩认真学习,以后有好的前程,这样,老师和组织管理者的负担便少了,通过检测内容的定力,就能轻松解决无心让孩子出仕,看轻孩子从而看轻学习这一大难题。

    因为题型多变,小孩也只能多思考,将教师的每句话琢磨透彻,才能有个好成绩。

    这样,家庭和小孩自身都能上进起来。

    最后是检测的结果,应该发挥作用。

    如今就算是科举,大家也只记得前三甲。只要你不是这届读书人中的佼佼者,没人会在乎你是谁,知道了反应也很普通,会给人一种十分艰难的感觉。

    后面的二甲中了虽然能做官高兴,很多人也会有遗憾,仿佛这是一个不可抹去的污点,面对状元郎时,会有抬不起头的感觉。

    小孩子又是畏难的,一件事困难可能直接放弃,若是检测结果还会成为一种不利的材料,也是极为打击自信的,甚至许多人不会想些留下他。

    那这些检测结果,对于有些人便只能起到一种推着人前行的作用,不能最大程度发挥调动其主动性的作用。

    我建议,让每一次检测结果都变成一种荣誉,每个月考一次都能有一个状元,那些认真学习的人此时才是真正的得到了照顾,学习换来了奖励和荣誉。

    这样培养出的学生也不至于太过功利,染上商人的习性,为利益驱动。

    为了获得受人尊重和敬佩的优越感,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也会开始努力起来,一年十二月,十二次机会,在漫长的学堂生涯中不拿一次第一是多大的遗憾。”

    沈三问听到这里抽了抽嘴角,大多数都很符合实际,不过这最后几句话还是太过理想化了,第一哪有那么容易,不努力的人进步的时候,努力的那些人也不是原地踏步啊。

    如果没有好的学习方法,一辈子只能跟在人后面吃灰。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