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崇祯之军火大明 > 第85章 火攻挈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火攻挈要》是崇祯令汤若望编著的军火丛书,已经于崇祯十六年完本,如今正在加速印刷,作为军火局的顶级资料。

    此书分上、下两卷,另附《火攻秘要》一卷。集中了明代火器的技术成就,并吸收了西方造炮技术的先进成果。

    对佛郎机、鸟铳、斑鸠铳、火箭、喷火筒等火器的制造作了详尽说明。还介绍了各种火药的制作、贮藏、性能、配方和火铳的试放、安装、教练、搬运等内容。

    如今,又加上了朱友健设计的步枪、迫击炮等内内容,堪称这个时代世界第一军火书籍。

    汤若望上前一步,“回皇上,所有新技术都加入进去了。另外,臣有一个惊喜给圣上。”

    “哦?是新发明吗?”朱友健问。

    汤若望去仓库内,取出一杆用布包裹的物件,缓缓走了回来。

    “这是汤神父新研制的火铳?快给朕看看!”

    汤若望缓缓打开裹布,露出一支火铳。外形和鸟铳基本一样,但是少了点火装置,没有火绳。

    “皇上,这是燧发枪!不用火绳,在雨天也能使用!”汤若望说道。

    朱友健是真的惊喜,虽然现在军火局能做出步枪,但是产量很低,尤其是子弹,因为技术限制,底火等关键部件的产量更是惨不忍睹。

    但是燧发枪就不一样了,它和鸟铳的很多部件可以通用,而军火局一个月可以生产2000支鸟铳,换句话说,军火局一个月可以生产2000支燧发枪。

    鸟铳由于需要先点燃火绳,才能击发,遇到下雨天,就成了废物。

    和鸟铳这种火绳枪相比,燧发枪有着明显的优势。

    轻便、短小的滑膛枪,更加坚固的金属枪管,后发点火的机制,可以让铅弹达到305米/秒的初速度,杀伤力完全不逊色于同时期的重型火绳枪。

    不仅如此,这种依靠燧石撞击钢片激发火药池的武器,有将近三分之二的点火成功率,而火绳枪则只有一半。

    另外,火绳枪点火时需要明火,这就导致火枪手们在列队时必须保持将近一米的间隔,否则一旦自身携带的火药被身边战友打火引燃。

    燧发枪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因此,燧发枪兵可以肩并肩排列成更加密集的阵型,而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火枪部队在单位面积内的攻击力。

    汤若望还制造出了椭圆形的纸壳弹药,极大提高了滑膛枪射速,子弹发射时,纸壳又填补住了子弹与枪筒之间的空隙,更是加快了火药填装的速度。

    “皇上,多亏了范铉超从南洋买回来的弹簧,我们经过仿制,才能做出这燧发枪。”汤若望道。

    朱友健点头,拿着燧发枪爱不释手,问道,“如今每个月最多能生产多少支燧发枪。”

    “原本一个月可以生产2400支,如果按照陛下的流水线工序,臣算了算,一月生产5000支应该没有问题!”焦勖躬身说道。

    他是负责督造燧发枪的,对产量很是清楚。

    “5000支,等到10月,朕的火龙军就能成军了吧!”

    朱友健心里激动,如此产量,到初冬就能装备一支20000人的燧发枪军队,另有2000人的步枪队伍,再加上手榴弹和迫击炮加持,不得打的建虏哭爹喊娘啊。

    朱友健端着燧发枪,手指扣动扳机,啪啪的声响不断传来,听着这美妙的声音,他的心甚至已经得到战场,想到大明士兵决战千里的意气风发。

    “来,找人试试枪,朕要看看!”

    赵甲第连忙上前,“皇上,此地试枪有些危险,臣这就派人去校场准备!”

    “也好,朕就再等一会。”朱友健将燧发枪交给汤若望,欣喜的道:“汤神父,朕要好好赏你啊!”

    汤若望画了个十字,“一切荣耀都归上帝,臣不要奖赏,能在大明传教,臣就心满意足了。”

    话落,有几个官员跟着汤若望在身前画了个十字。

    朱友健看到,并没说什么。

    十年前,汤若望协助徐光启完成了《崇祯历书》,如今又完成了《火攻挈要》,对大明科技的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他之所以如此,正是为了传教,发展身边人入教,再正常不过。

    “好啊,你既然不要赏赐,那么等天下稳定,朕就在北京建设一栋堪比佛罗伦萨大教堂和圣彼得堡大教堂的圣殿,供你传教如何?”朱友健画了个大饼。

    其实,他不只是准备建造教堂,清真寺、佛寺、道观都在他的计划中,只是此时不能说出来而已。

    汤若望听了,灵魂差点飞上天堂找上帝报喜,他神色激动的说道:“我大明的圣天子啊,主一定会保佑大明国祚长存!”

    朱友健心想,要是建个教堂就能国祚永续,那还开办军火局作甚,他没有回应,换了个话题说道:“近期你整理一下《崇祯历书》,朕准备正式颁行,明发天下。”

    《崇祯历书》不仅仅是历法,同时囊括了先进的天文知识,有地球和日心说的理论。

    历史上受到士大夫阶级的抵制,没能在明朝颁行。

    如今朱友健罢黜了文武百官,再无人阻拦,正是明发天下的大好时机。

    颁布此法,其一是推广更先进的历法,更深层次的目的,是为了传播科学理念,撬动以八股为主的科举制度。

    朱友健还准备等局势稍稳,将赋闲在家的宋应星召到京师,与汤若望等人一起,建立大明科学院,以《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瘟疫论》、《农政全书》等科学论著为基础,进行系统的科学普及和教育。

    汤若望听了崇祯的旨意,更激动了,他几乎认定是上帝在引导大明崇祯皇帝,不住地祷告。

    交谈间,一个青袍官员从远处走来,跪下道:“皇上,所有火器已经安置在校场,随时接受检验。”

    朱友健看着青袍官员,有些印象,问道,“朕记得你叫焦勖,是吧。”

    焦勖听了,心里激动非凡,“正是下官。”

    “我大明有人才啊,朕听说了,这《火攻挈要》基本是由你编撰的!此次闯贼破城,你藏在汤神父的教堂,誓死不降,朕很是欣慰。”

    “臣无能,不能替皇上灭贼,罪该万死。”焦勖大声道。

    “你不是武将,不需要你去灭贼,你能造出更多火炮,教出更多工匠,能比得上十万大军!”朱友健勉励。

    见崇祯不责怪自己藏匿教堂,还真心夸赞自己,焦勖更是激动,连连叩头,口称效忠之言。

    随后起身,躬身请崇祯移驾。

    朱友健点头,转身问田守信,“郑芝龙之子,郑森到了吗?叫他一起前往校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