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末世从封王开始 > 第868章 常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五月二十二,这已经是靖安动乱的第四天。

    也正是在今天,赵延洵召集了常朝,参加朝会的官员正往崇政殿赶去。

    按大晋组织,每逢初一和十五举行大朝会,除此逢双数举行常朝。

    只不过,这条规矩从未严格执行过,包括定下这条规矩太宗赵洪章。

    勤勉一些的皇帝,每月常朝缺个两三次,惫懒一些的甚至连大朝会都想省略。

    在大晋已有的十一位皇帝中,赵延洵的勤勉程度排在中等。

    大朝会他基本照常举行,而常朝差不多有一半的时间罢朝,这也引得御史谏言不断,只不过赵延洵魏加理会。

    从五月十五的大朝会之后,赵延洵已罢了三次常朝,在此期间发生了靖安动乱。

    具体情况朝廷上下都有了解,但对此事皇帝并无明确说法,这让官员既好奇又着急。

    今日召开的朝会,让他们猜测肯定是为了这事儿。

    不管怎么说,江西郡发生的事,朝廷必须给出官方定性。

    既然是常朝,规模自然会小许多,只有各部堂主要官员参会,人数不超过四十个人。

    这也意味着,能参与常朝的官员,都算得上是朝廷高官。

    众人陆续进入大殿,此刻御座上还空着,众大臣便各自排班站立。

    虽然好奇江西郡的事,但这些人进了大殿,就没有再去想这这些事,毕竟他们各自手里的活儿也不少。

    如果一会儿皇帝问起,他们回答应对失措,那可就是自寻苦吃。

    众臣在大殿了站了十几分钟,才听见后方传来了脚步声,于是一个个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

    如今这世道,做官的都很憋屈,以前受气可以撂挑子不敢,现在则是受了气也得忍着,继续想尽办法把差事办好。

    撂挑子不干,等于把家族置于险境。

    赵延洵执政后情况充分表明,只要手里的刀子够硬,什么清流浊流都得好好干活儿。

    官员们屏气凝神之际,赵延洵已在宦官簇拥下,缓缓出现在众人面前。

    只见他头戴乌纱翼善冠,身着十二章纹衮服,行走之间尽显帝王威仪。

    “臣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免礼!”

    众臣随即起身,而后恭敬站立,等待着皇帝开启话题。

    事实上,常朝也有一些定例,只不过赵延洵继位后,这些规矩全都被弃用了。

    “诸位爱卿,匈奴左贤王禺山,昨日已到了天御关,与罗伦进行了第一次谈判!”

    赵延洵一开口,谈的却是胡人的事,让到场官员们深感意外。

    “他们正与西蛮子交战,粮食武器全都缺乏,他们如今苦不堪言呐!”

    在场众臣都认真听着,相比于江西郡的骚乱,关外的敌人无疑更难缠,此刻摆上朝会貌似也很重要。

    “想必你们都知道,匈奴人的左贤王,等于是他们的太子,匈奴单于把他派了过来,足可见情势危机!”

    听到这话,在场众人尽皆点头,这番论证乃是实情。

    “这种情况下,匈奴人向咱们求援,你们说该不该帮?”

    这个问题,赵延洵可以一言而决,但他还是拿到了朝会上说。

    一方面,这是对朝臣的尊重,另一方面他也确实想听听意见。

    “如今国内凋敝,动兵消耗极大,若能驱狼吞虎,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第一个发言的是陆朝文。

    作为内阁实际上的“首辅”,他的消息渠道非常广泛,所以对关外的局面有一定认知。

    既然匈奴人愿意和西蛮子死磕,那么大晋躲在后方坐收渔利,又有什么不好的呢?

    所以,陆朝文第一个表示支持。

    这时成文光开口道:“皇上,臣虽附陆阁老之议,但心中却有疑虑!”

    “爱卿可直言!”赵延洵平静道。

    “无论匈奴人有多大的诚意,可若他们拿了东西而背约,那咱们却是毫无办法!”

    点了点头,赵延洵又看向在场其他大臣,说道:“诸位有什么话,都可畅所欲言,说错了也不怪罪!”

    其实说穿了,这件事也没啥可说的,毕竟就这么两个选择。

    “皇上,臣也认可陆阁老的意思,至于成阁老的担忧,臣以为不难处置!”

    说这话的,是兵部尚书曾长松,如今战乱兵部的话语权极大。

    “如何处置?”赵延洵问道。

    “只要把握好给出粮食的数量,让匈奴人刚好能撑住,就不怕他们反噬!”

    “我大晋掌握着粮食,等同于把住他们命脉,他们就只能乖乖听命了!”

    曾长松的想法,与赵延洵不谋而合。

    如果通过粮食,间接控制匈奴人,让他们替晋廷隔绝边患,对大晋来说好处无法估量。

    相较而言,给匈奴人十万柄马刀,三万张弓外加三十万支箭,以及每个月支付其十万石粮,这些代价都是可以承受的。

    当然了,这是匈奴人开出的条件,赵延洵当然不可能全盘接受,所以这件事还得继续商议。

    “曾卿所言有理,朕也是这个意思!”

    “这件事还得细细的谈,匈奴人漫天要价,咱们坐地还钱也就是了!”

    说到这里,赵延洵话锋一转,又说到:“这次加征平虏饷,江西郡却出了事,有人居然起兵造反,起因竟是四十亩地!”

    “四十亩地……就让那些反贼连命都不要了,你们信不信?”

    谈起江西郡这件事,在场众人都不陌生,毕竟私下里都在议论。

    赵延洵提出的问题,他们心里其实明镜一般,士绅们造反肯定不是因为四十亩地。

    “不管你们信不信,朕反正是不信的!”

    “你们当中每一个,都是耕读传家,各自家族在乡里也算大族,与造反那些人也算心意相通……”

    这话还真没说错,本质上士绅官员利益一致,自然能对南方士绅的“遭遇”感同身受。

    但这里面的关窍,都只能藏在细里,哪能拿到明面上来说呢?

    可偏偏,赵延洵将其摆到了明面,展现了什么叫做横行无忌。

    “你们不说,那就朕来说!”赵延洵站起身来。

    只见他走下宝座,来到了朝臣之间。

    随着他的靠近,大臣们显得越发恭敬。

    “几次加征赋税,对士绅们来说,等于割他们的肉!”

    “但朝廷清查土地,却等于要他们的命,你们说对不对?”

    赵延洵停下脚步,此刻他已站在了大殿中央,而大臣们的头也压得更低。

    “割肉可以忍着,但要他们的命,他们可就忍不了了!”

    “那四十亩土地的归属,还牵涉扯到他们所隐瞒土地的归属,所以他们要拼命!”

    “你们说,朕说得对不对?”

    对不对不重要,关键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后续该如何收场,天下人可都等着一个说法。

    走到大殿门口,赵延洵背对众人说道:“事到如今,造逆者已经下狱,如何处置自有国法,但那四十亩地的案子,如今却悬而未决……”

    “既然这件案子,引出了一场动乱,那就更该秉公审判……”

    转过身来,赵延洵沉声道:“你们说……然否?”

    正如赵延洵所说,这四十亩地的案子,牵扯着被隐瞒的四十万亩,乃至更多的土地……

    如果判那刘权胜了,老百姓必然有样学样,去官府“申领”士绅隐瞒的土地。

    见众臣不说话,赵延洵突然笑了起来,说道:“怎么?审这件案子,也会要了你们的命?”

    赵延洵说出这句话,众臣那敢继续沉默,除非真的嫌命长了。

    “皇上所言极是,此案确该秉公审判……”

    “臣附议……”

    “臣附议……”

    7017k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