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 第五百一十八章:大唐月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听完苏长生的解释,冯志高脸上,不由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然后他不得不承认,先生说的,很有道理。

    现在不要说是他,即便换任何一个人来,也不一定会做的比他更好。

    因为这种事情,大家之前从来都没做过。

    而先生之所以先让他自己做一遍,然后再指点他,其实就是为了帮他加深印象。

    让他能够清除的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排版,这样排版到底有什么好处。

    但是,既然报纸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家都没有经验。

    为什么先生什么都知道呢?随便一说,就让人有种恍然大悟醍醐灌顶的感慨?

    只能说,先生就是先生啊。

    有些人,就是生而知之者。

    冯志高重新回去,开始重新排版。

    而苏长生则是向李世民亲自求了一副墨宝,让李世民题了大唐月报四个大字,并且后面还写上了李世民的名字。

    有了这个题跋,就等于有了尚方宝剑啊。

    以后谁还敢给大唐月报使绊子?

    有了提拔之后,在苏长生的亲自指点之下,又用了两天时间。

    大唐月报第一期的最终排版,终于完成。

    接下来,苏长生印刷了十几份报纸。

    然后拿了一份,亲自送给李世民。

    李世民打开大唐月报,从头到尾仔细观看了一番,顿时有种叹为观止的感慨。

    在李世民没看到样刊之前,其实心里已经大概有个印象。

    苏长生已经仔细给他讲解过报纸的形式内容,还有想要达到什么目的。

    对此,李世民也是十分认可的。

    但是在真正看过报纸之后,李世民才发现,自己好像还是小看了报纸的功能。

    这报纸,虽然篇幅不算太大,但是内容却是着着实实的丰富多彩啊,涵盖各个方面。

    几乎所有人都能在上面找到喜爱的东西。

    第一版的,通常是朝廷的一些政令走向等等的报道。

    各地的官府衙门自然是要看的。

    第二版的祖国山河,能够增长视野,相信很多人也都爱看。

    农业板块,是专门针对百姓的,百姓自然是十分喜欢看的。

    然后还有奇闻异事,额,估计这一版,不说所有人都爱看,也差不多。

    而后面的文学板块,诗词歌赋就不去说了,这是书生才喜欢的。

    但是后面的文章话本,这个喜欢的人,怕是也少不了。

    一份报纸,涵盖方方面面,几乎个个阶层的人,都能看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李世民相信,就凭苏长生的能力,用不多久,就能将报纸推广到整个大唐。

    很快让大唐人都喜欢上看报纸。

    而一旦达到这样的目的,万一有一天朝廷要举办一项制度,或者说要对付世家。

    随随便便在报纸上透漏一些风声,那么到时候世家有任何分辨的能力吗?

    没有!

    绝对没有!

    这可是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写出来的,百姓看管了报纸,是绝对会相信报纸的。

    世家之人,即便是想分辨都无从辩驳。

    这报纸的功能,实在是太可怕了。

    怪不得苏长生不敢撇开自己独自办报纸。

    苏长生自己不是做不起来,而是怕自己猜忌,不敢这么做。

    实际上,如果苏长生真的撇开自己,单独办报纸的话,自己会猜忌嘛?

    呵呵,他未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答案自然是——会的。

    是的,李世民纵然一时不回猜忌。

    但是等他回过味来之后,必然会是猜忌的。

    因为如果苏长生想要毁谤朝廷制度的话,同样的也是可以的。

    但是只要报纸掌控在朝廷手中,那么这种事情,就永远都不会发生。

    看完报纸之后,李世民沉思了半晌。

    然后对苏长生说道:“苏长生,这报纸,朕刚刚看了,办的很好。”

    “这件事情,朕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将报纸办好。”

    苏长生点头说道:“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托。”

    既然李世民满意,那么苏长生就放心了。

    以后,每一期的报纸,都要先将样刊送给李世民看。

    等李世民满意之后,才能进行刊发。

    拿着样刊,苏长生回去之后,就让武城村的印刷厂,开始印刷报纸。

    第一期,苏长生准备印刷十万份。

    报纸才刚刚创办,第一次是卖不出去的。

    现在所有人连报纸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谁会花钱购买报纸呢?

    所以,苏长生准备的,这第一期的大唐日报,准备采取送的模式。

    每个地方的官府一定要送一份。

    各地的知名商人,当然是和武城商会有合作关系的商人,每人都要送上一份。

    士绅之家要送上一份,当地的贵族豪门要送。

    包括五姓七望等世家,同样要送。

    如果专门撇开五姓七望的话,倒是显得苏长生小家子气了。

    然后每个村子,都要送去若干份。

    现在大唐的教育,正在开始普及。

    随着教育部的成立,各地也越来越重视教育。

    当然了,最主要的是李世民在苏长生的影响之下,开始更加注重教育了。

    所以,现在一个村子里甚至一个识字的人都找不到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了。

    一个村子,至少也有几个上学堂的学生。

    这样的学生,都能够看得懂报纸。

    因为报纸上,绝大多数的篇章,都是用白话文写的。

    并且只要是苏长生写的,就尽量用常用字,很少用偏僻的字眼,就是防止人看不懂。

    短短五天时间,十万份报纸,便刊印完成。

    苏长生直接走教育部的渠道,在全国范围内,将报纸分发下去。

    现在的教育部,虽然并没有多少实权,没办法和原来的六部相提并论。

    但是现在也俨然成为一个庞然大物了。

    毕竟,各地从上到下,都要修建学堂。

    这些学堂,统一都归教育部管理。

    通过教育部的渠道,可以轻松将报纸传递到全国各地去。

    而至于将报纸送给谁,那就要借用武城商行的渠道了。

    大唐月报最先送出的地方,自然是长安城。

    在大唐月报问世之前,除了李世民、苏长生还有极少数工作人员之外,其他就连许多官员,都不直到大唐月报的事情。

    许多人都是第一次看到大唐月报,心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是什么东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