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开局错把李世民当大表哥 > 第四百二十九章:连锁反应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所以,盐场这边,自然也需要建设大量的房舍。

    熬盐再加上建设,盐场这边,需要大量的人手,整个玄武县的人手,都已经不够用了。

    没办法,玄武县只能到外面去招工。

    不过,现在整个益州都出现用工紧缺的情况。

    要知道,益州纺织厂那边,厂房还没有完全建设完成。

    那边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手。

    原本,玄武县这边都有好多人在哪里上班。

    而现在,有了盐场之后,这些人都回来到盐场这边做工来了。

    对他们来说,这两个工作工钱都是一样的,也都是蜀王李恪的生意,在哪里做都是一样的。

    而在盐场这边,就在家门口,家进的,晚上还能回家。

    在这里做工,可比在纺织厂那边好多了。

    而这边的人手少了,哪纺织厂那边,就需要在其他地方再多招工。

    这样一来,整个益州的人手都十分紧张。

    玄武县想在益州再招收人工,已经很难找到了,想找,除非提高工钱。

    但是对玄武县令来说,则是完全没这个必要。

    既然玄武县这边找不到人手,哪就到益州之外招工去好了。

    玄武县这边想要招收人手,管吃管住还要给到七八文钱一天才能招到人手。

    但是到外面去呢?

    管吃管住,一个人给三文钱就能招到人,并且还任挑任捡,想要多少人就有多少人。

    在这个时代,哪里有这么多打工的机会啊。

    农闲的时候,大部分都只能闲着。

    现在管吃管住还给钱,这样的好事到哪找去啊?

    别说给钱了,甚至只要管吃管住不给钱都有人愿意干。

    光是管吃,家里也能剩下很大的嚼头不是?

    而随着建设和建筑的展开,玄武县的经济,也开始飞速发展起来,进入了快车道。

    而随着玄武县这边熬制出来的盐越来越多,益州周边的哪些县城,纷纷得到了消息。

    于是,周边的哪些商人,纷纷涌入玄武县来,求购盐。

    玄武县令自然不敢轻易卖盐。

    虽然现在整个益州已经不缺盐了,并且现在他们也积攒了不少盐出来。

    但是这件事情,在大都督没有点头之前,他可不敢擅作主张向外出售。

    于是,玄武县令去请教李恪。

    李恪听到这个情况之后,不由说道:“现在到处缺盐,只要留给咱们益州用的,自然是要卖出去,没有有盐而囤积的道理。”

    玄武县令询问道:“殿下,不知咱们这盐以多少的价格出售呢?”

    李恪沉吟一番之后说道:“这件事情,本王另派他人去做,你就不用多费心了。”

    “这个消息,很快就会传出,到时候,怕是整个剑南道甚至还有外地的商户都会源源不断的涌入。”

    “这对你玄武县来说,是一个绝佳的发展时机,你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

    听到这里,玄武县令,脸上露出苦涩之意,点头说道:“是,下官领命。”

    玄武县令,心里十分失望。

    其实他来询问价格,想的自然是大都督能够将盐矿交给玄武县。

    毕竟这盐矿,是在玄武县境内的嘛。

    而一旦玄武县有了盐矿的管理权的话,那么玄武县的经济发展,必然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但是听大都督的话,很显然并没有交给他们玄武县的意思。

    这盐矿,以后怕是要归属于益州大都督府来管理了。

    不过仔细一想的话,其实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这个盐矿,本身就是苏先生发现的,包括打井,安装压水井,都是苏先生完成的。

    若不是这盐矿在他们玄武县内的话,可以说和他们县衙一点关系都没有。

    再者说,现在盐乃是官营,其他地方的盐矿,也都属于国有,地方官府,并没有管辖权。

    蜀王派人管理盐矿,合情合理合法。

    而接下来,蜀王派属官去管理盐矿。

    盐矿正式纳入大都督府的管理之中。

    大都督府开始对外出售盐,不过,每一地的盐商,最多只能进一万斤盐。

    每斤的进货价是两文钱一斤。

    这个价格,让各地的盐商,全都是喜出望外。

    这个价格,也实在是太便宜了啊!

    要知道,世家给他们的价格,可是八文钱一斤。

    虽然世家提供送货上门服务,但是从这里运送回去,运费一斤都加不到一文钱。

    一斤盐,他们有七文钱的利润。

    并且,现在可是缺盐时期,这个时候,他们把盐的价格提一提,不算是过分吧?

    翻一倍,卖到二十文一斤,完全合理吧?

    这么算的话,一斤盐的利润就达到十七文,他们一下子赚翻了啊!

    这次缺盐,对他们来说,倒是好事儿呢。

    不过,盐政官是蜀王亲自任命的,他来的时候,早得到蜀王的嘱咐。

    盐政官严厉嘱咐他们,盐不得抬价。

    谁要敢私自抬价的话,以后休想再这里进一粒盐。

    哪些盐商,听到这一条,不由大失所望。

    不过此时他们可不敢不听盐政官的话。

    世家那边,缺盐至少还要缺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他们都要从益州这里进盐。

    再者说,即便世家那边盐恢复正常供应,他们要不要从世家哪里进盐还是两说呢。

    从这里进盐,价格十分低廉。

    如果世家不压低价格的话,他们为什么还要世家的呢?

    ……

    玄武成附近,益州之外的哪些郡县的盐商,都闻讯而来。

    这些商人,带着车队,赶赴玄武城来买盐。

    而玄武城有盐的消息,开始飞快的传播出去。

    各地的盐商得知消息之后,全都带着车队,赶赴玄武城来购盐。

    而玄武城盐矿的日产量,也是越来越多。

    但是再多,也比不上日益赶来的盐商所需要的数量多啊。

    玄武城盐矿的存货,早已经卖空。

    但是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盐商赶来。

    这些盐商,带着车队,来到玄武城盐矿之后,发现这里也没现成的盐,想要买盐,就需要按照来的先后顺序排队。

    他们大老远的赶来,总不能就这么空着手回去吧?

    因此,这些商人,也只能先在玄武城住下来。

    这么多商人,连带着他们带来的伙计,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群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