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大唐:我,八岁,镇国大将军 > 第3章 八岁孩童震惊长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众多武举学子还处在震惊当中的时候。

    李恪从架子上取下一张大弓。

    由于只有八岁,身材过于弱小,大弓在他面前,犹如庞然大物,就像一个成年人,手持四五米长的长矛一样。

    而且,想要拉动弓,不仅需要强大的臂力和巧劲,更需要双臂足够伸展才能拉动硬弓。

    “力气大又如何?那张弓那么大,我看他如何能拉动。”

    “没错,在下和这位兄台的想法一样。”

    “拉弓对体型要求也很重要,他一个小孩子,手臂那么短,拉动硬弓,简直痴人说梦。”

    通过第一关的武将学子们注视着场上的李恪,所有人都断定,李恪完成不了拉硬弓的测试。

    毕竟他只有八岁,身体都还没发育完全,怎么可能拉得动这么大一张硬弓呢?

    就在众人笃定之际。

    李恪右脚搭在弓柄上,双手抓住弓弦,左脚作为唯一的支撑点,手脚同时发力。

    嗡——

    弓柄渐渐弯曲,弓弦紧绷。

    一张大弓被李恪利用手脚发力,轻松拉动开来。

    这一举动,让全场武举学子惊掉了下巴。

    就连考官也对李恪刮目相看。

    一个八岁孩童,不仅力气惊人,就连智慧也远超常人。

    这样的办法谁能想得到?

    李恪的表现,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一百零八号学子通过测试。”

    “晋级下一关。”

    考官向全场大声宣布,同时,执笔在李恪的学号上画了一个圈,代表着通过。

    第一天武举考试结束。

    通过的武举学子可以在第二天进入朱雀门内继续考试。

    而那些没通过第一关的。

    运气好的,可以准备第二年参加。

    运气不好的,一辈子也无法再参加武举考试。

    ..........

    皇宫。

    尚书房。

    身着金色龙袍的李世民正低头批阅奏折。

    这时,贴身太监王海走了进来,弯着腰说道:“陛下,卢国公,卫国公求见。”

    李世民头也不抬道:“让他们进来吧。”

    “是。”

    王海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没一会儿。

    两个身着官服的男子走了进来。

    一个留着络腮胡,体型壮硕,好似屠夫,一个面向白净,高高瘦瘦,好似书生。

    前者便是卢国公程咬金。

    后者便是卫国公李靖。

    二人皆是凌烟阁功臣,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在朝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末将程咬金,参见陛下。”

    “末将李靖,参加陛下。”

    程咬金和李靖朝着李世民拱手行礼。

    “二位爱卿免礼。”

    李世民缓缓抬起头来,问道:“今天的武举,考试结果如何了?”

    “回禀陛下。”

    “此次武举共一百八十六名学子参加。

    “南方学子共五六十名,北方学子一百三十名。”

    “通过第一关的南方学子有二十名,北方学子有七十二名,共计九十二名学子通过第一关。”

    面对李世民的询问,程咬金如实告知。

    做为此次武举的主考官之一。

    他会在第三关,亲自到场,而第一关和第二关,则有下面的考官负责。

    “第一关就刷掉了近一半人?”

    李世民皱眉,历年来,科举和武举,都是朝廷十分重视的考试。

    科举,主要选拔人才,为江山社稷,黎明百姓谋福祉。

    武举,主要选拔武艺高强者,为国戍边,镇守一方,抵御外敌侵犯。

    可以说,这两项考试,是为大唐储备人才。

    只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朝廷。

    国家方能强大。

    可是,刚才听程咬金汇报了第一关晋级人数。

    李世民心里有了忧虑。

    仅仅第一关。

    就刷下去半数学子。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兆头。

    就在李世民忧心忡忡之际。

    卫国公李靖站了出来,拱手说道:“陛下,这次考试,在众多学子里,出现了一个八岁孩童。”

    “什么?八岁孩子参加武举?”

    还在沉思的李世民猛然抬起头,瞪大了双眼,表情无比的惊愕。

    八岁、

    这般年纪。

    都还没断奶呢。

    参加武举,简直就是胡闹。

    “谁让他参加的?”

    李世民觉得过于荒唐,目光看着程咬金和李靖,质问道。

    “禀陛下。”

    “大唐律令中,并没有年龄规定,所以......”

    李靖一脸尴尬。

    李世民沉着脸道:“所以这个八岁孩童参加了武举?是吗?”

    程咬金和李靖相视一眼,最后点了点头。

    “结果呢?”

    李世民问道,他已经预感到,这个八岁孩童可能凶多吉少了。

    “这个八岁孩童通过了第一关。”

    听到这个消息,李世民惊的直接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光是第一关。

    就刷掉了一半武举学子。

    而一个八岁孩童却从中晋级了。

    这......

    李世民瞪大了双眼,无法消化这个事实。

    过了好一会儿。

    他才开口问道:“这个孩童姓氏名谁?”

    面对李世民的追问,李靖提醒道:“陛下,难道您忘了,参加武举的学子,姓名都会封存,只留下学号,只有高中状元者,才会有姓名。”

    经李靖这么一提醒。

    李世民这才想起,自己为了杜绝有人在科举和武举里徇私舞弊。

    特意颁布了许多政策。

    其中,封存学子名字,只留学号,正是政策之一。

    “那这个孩童的学号是多少?”

    李世民问道。

    李靖道:“一百零八号。”

    一百零八号。

    李世民暗暗记下了这个学号。

    同一天。

    八岁孩童通过武举第一关的消息。

    瞬间传遍了整个长安城。

    一时间。

    全城热议。

    下到街边小贩,酒肆中的评书人。

    上到朝廷官员,富家子弟,见面无一不是在讨论着八岁孩童通过武举第一关的事情。

    所有人对此事感到惊讶的同时。

    也觉得不可思议。

    八岁,一个在所有人眼中,只会哭闹,懵懂的年纪,居然参加武举,还通过了第一关。

    放眼箍筋。

    这也是头一遭。

    ...........

    皇宫内廷。

    兴庆宫。

    后院。

    一道瘦小的身影正在习练拳法。

    他正是所有人议论的那名通过武举第一关考核的人——李恪!

    “还有两关。”

    李恪对于接下来两天的考核,充满期待。

    “殿下。”

    这时,一名宫女走进后院。

    “讲。”

    李恪停下动作,看向那名宫女。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