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我在大夏窃神权 > 第四十八章 儒家厉害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有了吴谦这位法家门徒讲解律法,只花了一个下午,周铁衣就大体明白了诛神司的规制。

    虽然诛神司和自己记忆中的锦衣卫类似。

    但是在发展上,又有很大的不同。

    诛神司最开始作为诛灭邪教的军事组织,实际上是走的军队特种兵斩首战术。

    这也就导致了诛神司几乎都是兵家修行者。

    而兵家修行者,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需要有如臂指使的部队。

    所以统领五十人,配备齐全,有侦查,后勤,攻坚能力的总旗,就是最好的一个作战单位,足以应付大部分县府的淫祀问题。

    人数再多,不仅容易泄密,无法做到特种斩首的目的,也会造成资源浪费。

    总旗之上的百户,千户,名义上管理总旗,但是却不管理总旗麾下部队,想要有实权,除非这个总旗是从你麾下培养起来的。

    而天京诛神司总部,百户,千户更成为一种荣誉官职,根本不可能给每個天京的百户,千户配备足够人手。

    想要当实权百户,千户,就只有调任到各州道的诛神镇抚司去,管理一县,一乡。

    因为军制和对神祇的忌惮,诛神司在大夏立国之初,权柄极大,甚至可以僭越地方守备军的职能,很多时候遇到邪教,也从急从权,直接伐山破庙,斩立决,之后再上报。

    当南北五朝稍微复苏一点的神道苗头被打压下去之后,从夏高宗开始,诸子百家,除兵家之外,就有意压制诛神司。

    首先是儒家向高宗谏言,补荫军功之臣后代入诛神司。

    起初,兵家根本没有反应过来,还以为自己占了便宜,毕竟补荫的都是自己人,就同意了。

    过了十年。

    儒家又谏言,补荫地方牺牲官员后代入诛神司。

    兵家已经察觉到不对劲,但怕失了民心,不好意思出言阻止。

    又过了十年。

    儒家再谏言,补荫有功之臣后代入诛神司。

    兵家想要阻止,但已经来不及了。

    就这样,原本纯粹的诛神司被儒家使劲掺沙子,之后一旦圣上遇到封赏难题,儒家首先提出的解决办法就是补荫诛神司。

    反正那是兵家的地盘,关我儒家什么事。

    当大量的二世祖进入诛神司之后,原本令人闻风丧胆的狼,就变成了一只颇有喜剧天赋的狗。

    空饷,内斗严重。

    当今圣上登极之后,确实有心改革诛神司,作为耳目使用,但改革进行了一半,圣上在战场上的旧疾复发,精力大不如前,甚至不少事都要委托天后处理,诛神司自然就没了声息,反而更不如前。

    “儒家厉害啊。”

    听到这里,周铁衣感叹一句。

    诛神司这个兵家的地盘,兵家都挡不住儒家,在朝堂上,更是被压制得没话说。

    大夏开国,为三司九部制。

    三司者。

    司律,解释《大夏天宪》,因时制宜,增减诸部法律,为法家担任。

    司民,上承圣上天意,中司百官选调,下理天下民生,为儒家担任。

    司兵,三司中权力最大的,因为可以开府建牙,领兵在外,不受圣命,但自从高宗之后,儒家领百家屡次阻拦,这个位置就一直空缺,只在下设左右二将军,掌天下兵事,大将军府没有开府之时,设兵部。

    九部者。

    农部,管理天下土地丈量,农事生产,多为农家担任,也有儒家担任的先例。

    工部,管理天下土木工程,机械制造,多为墨家担任,也有公输家,儒家担任的先例。

    道部,管理天下道士,赐道牒,为道家担任。

    僧部,管理天下和尚,赐度牒,为佛家担任。

    户部,管理天下赋税,户籍,诸子百家皆有担任,但以儒家居多。

    象部,监督天象,水文,地理变化,为阴阳家和风水家担任,有儒家谶纬学派担任的先例。

    言部,监督百官言行,收集民间风闻,为名家,史家,小说家三家居多。

    刑部,管理天下典狱,地方卫所,为法家,儒家,兵家居多。

    学部,管理百家典籍,学宫,主司考,科考,武考,圣人祭祀,圣贤陪祭,百家皆可担任。

    三司九部魁首,皆为一二品官职。

    三司九部之下,又设诛神司,京卫司等司所,最高不过三品,各有具体管辖任务。

    通过吴谦的帮助,再温习了一遍大夏朝的中央制度,周铁衣忽然明白为什么周母一直压着前身去学儒。

    在朝堂上,兵家真的是被儒家打得没有一点脾气。

    连司兵这个职务都被降为兵部,只是一字之差,却是天壤之别。

    九部之中,除了同为上三家的道家和佛家能够守住自己一亩三分地,其他诸子百家,也被儒家压得没有一点脾气。

    最可怜的是同为上九流的纵横家,更是连一点自留地都没有,儒家威势,可见一斑。

    幸好自己可以以武转道。

    周铁衣在心里感叹了一句,不是他不想要帮兵家干儒家,但是这么一听下来,再给自己十个胆子和脑子都干不赢儒家啊。

    夕阳光辉落下,听了一下午的课,周铁衣也有些饿了,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

    吴谦适时地问道,“总旗可是要去食堂用膳,还是我让下人传唤过来?”

    他此时的谦卑的笑容带着几分自信,毕竟给周家二少爷讲了一下午的课,也证明了自己一个猜想,那就是周二少爷以前不学无术,身边武人不缺,但却没有谋士,连很多基础的制度和律法都不了解。

    周铁衣笑眯眯地反问道,“你怎么知道我要用膳?”

    被周铁衣笑容一看,吴谦没由来的觉得紧张,就像是赤身裸体站在对方面前一样,刚升起的那点自信消了下去。

    他虽是天京人士,但家贫没有依靠,近日得知周家二世祖的补荫文书下发之后,这几日特地蹲在门口,就等着这一次机会。

    机会被他等到了,也抓到了,但是心里想着的靠山似乎和传闻中不那么一样?

    不等吴谦回答,周铁衣笑道,“不过你只猜对了一半,你猜你没有猜对的另一半是什么?”

    吴谦只觉得今春太暖,没有雨水,吏服里有些闷热,不一会儿他竟然手心带着几分汗意。

    “手下愚钝。”

    周铁衣哈哈大笑,“笨有笨的好处,至少听人教,取纸笔来,今日我教教你没猜对的一半是什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